[实用新型]磁性节能排插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24333.1 | 申请日: | 201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1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韩珏;傅燕;汪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62;H01R13/66;H01R27/02;H02J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王学东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节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排,尤其是一种能够在充电完成后自动结束充电的磁性节能插排。
背景技术
生活中,插排的应用无处不在,当使用插排连接充电插头时,人们一般习惯将充电器插头一直插置在插排上,很明显的,在充电完成后,由于充电器一直插设在插排上,插排仍然对充电器和被充电电器供电,所以,使用传统的插排进行充电,无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充电耗电问题,也无法满足低碳环保的生活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充电完成后能够自动结束充电的磁性节能插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磁性节能排插,包括插排座和连接在排插和外部供电电源之间的插排电源线,插排座上形成有一个斜面,斜面上设置有磁性充电区和磁性断电区,磁性充电区相对于磁性断电区位于斜面的上游,排插还包括多个磁性充电模块,每个充电模块上设置有一个模块磁化区,磁性充电区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磁性体,磁性断电区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磁性体,第一磁性体连接有一个充电电路,充电电路受控于一个检测芯片。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作为优选,磁性充电模块是带有USB接口的USB充电模块、带有三项插孔的三孔插充电模块、带有两项插孔的两孔充电模块三者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作为优选,充电电路与插排电源线连接。
作为优选,模块磁化区是贴合在磁性充电模块上的充电簧片
作为优选,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设置在斜面的下方,并且位于插排座内部。
作为优选,充电电路和检测芯片设置在插排座内部。
作为优选,充电模块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当它处于充电状态时,模块磁化区被磁化,模块磁化区吸附在插排座的磁性充电区上;当它处于断电状态时,模块磁化区的磁化消失,模块磁化区滑落至插排座的磁性断电区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将充电器的充电插头通过充电模块吸附在磁性充电区上,充电回路形成,当检测芯片检测到充电完成后,磁性消失,充电模块滑落至磁性断电区,在磁性断电区内不构成充电回路,达到了充电完成后不耗电的技术效果,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低碳环保的生活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作流程示意图;
其中:1、磁性充电区;2、磁性断电区;3、插排座;3、电源线;4、插排电源线;5、USB充电模块;6、三孔插充电模块;7、两孔插充电模块;8、模块磁化区;13、磁性充电模块;16、充电簧片;18、磁性体;19、充电电路;20、检测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的磁性节能排插,包括插排座3和连接在排插和外部供电电源之间的插排电源线4,插排座3上形成有一个斜面,斜面上设置有磁性充电区1和磁性断电区2,磁性充电区1相对于磁性断电区2位于斜面的上游,排插还包括多个磁性充电模块13,每个充电模块13上设置有一个模块磁化区8,磁性充电区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磁性体18,磁性断电区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磁性体17,第一磁性体18连接有一个充电电路19,充电电路19受控于一个检测芯片20,充电电路19与插排电源线4连接。
如图1所示,磁性充电模块13是带有USB接口的USB充电模块5、带有三项插孔的三孔插充电模块6、带有两项插孔的两孔充电模块7三者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如图3所示,模块磁化区8是贴合在磁性充电模块13上的充电簧片16。第一磁性体18和第二磁性体17设置在斜面的下方,并且位于插排座3内部。充电电路19和检测芯片20设置在插排座3内部。
如图2和4所示,充电模块13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当它处于充电状态时,模块磁化区8被磁化,模块磁化区8吸附在插排座3的磁性充电区1上,检测芯片20实时监测充电状态,充电未完成时,磁性充电区1继续和模块磁化区8进行磁化和吸附作用;充电完成后,充电模块13处于断电状态,模块磁化区8的磁性消失,模块磁化区8滑落至插排座3的磁性断电区1上,但未构成电路回路,不能进行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43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万能USB备用电源
- 下一篇:一种高压有源动态无功与谐波补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