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围护桩段钢支撑跨步式拱顶内模衬砌台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24814.2 | 申请日: | 201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8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谢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锐隆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3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围护 桩段钢 支撑 跨步 拱顶 衬砌 台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衬砌台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围护桩段钢支撑跨步式拱顶内模衬砌台车。
背景技术
围护桩段钢支撑跨步式拱顶内模衬砌台车用于围护桩段有临时钢支撑段的衬砌,由于先施工边墙,施工后有临时钢支撑支于侧墙两侧,在施工拱部衬砌时,所述临时钢支撑又不能拆除,因此台车在行走时必须通过临时钢支撑,目前台车通过临时钢支撑的方法是采用台车上下层分离的结构形式,也即在侧墙两侧预埋有套管螺栓,通过套管螺栓安装牛腿,牛腿上装有临时钢轨,台车上层行走系统在钢轨上行走,拱部衬砌施工完毕,再将牛腿拆去。这种台车结构不仅造成施工极为复杂,由于为了保证临时钢轨运行安全,牛腿的安装位置精度要求很高,从而施工成本高,而且台车上层的重量全部由牛腿来支撑,那么侧墙受力较大,导致台车运行的可靠性较差,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台车上下层分离操作也能够方便地通过临时钢支撑的围护桩段钢支撑跨步式拱顶内模衬砌台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围护桩段钢支撑跨步式拱顶内模衬砌台车,包括竖向升降装置,所述竖向升降装置包括位于台车前端的至少两个用于支撑上层下纵梁的竖向支撑油缸和位于台车后端的至少两个用于支撑上层下纵梁的竖向支撑油缸,以及位于台车中部的用于支撑上层下纵梁的顶柱,所述竖向支撑油缸和顶柱的下端连接于下纵梁上;其中,所述竖向支撑油缸包括带有活塞杆的油缸,所述油缸外套接有箱体,所述活塞杆上连接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套接于箱体中;所述顶柱,包括固定柱,固定柱的上端设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侧面设有挂耳,所述挂耳铰接于固定柱上端侧面的连接杆上。
所述导向套的顶端连接于活塞杆的顶端。
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连接于固定柱上端侧面。
所述固定柱上端侧面设有两个支腿,所述连接杆铆接于两个支腿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当台车要经过临时钢支撑时,位于台车前端靠近临时钢支撑的竖向支撑油缸的活塞杆收缩,收缩至低于临时钢支撑的位置,然后临时钢支撑通过该竖向支撑油缸上方,当临时钢支撑通过该竖向支撑油缸时,所述竖向支撑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支撑上层下纵梁;同理,采用同样方法台车经过相邻的竖向支撑油缸;在台车顶柱要经过临时钢支撑时,调节固定柱的上端的千斤顶,使其高度略微降低,即当千斤顶降至可使其倒向一侧时,将千斤顶向挂耳一侧推倒,台车顶柱的高度变为固定柱的高度,此时台车顶柱可以顺利穿过临时钢支撑;同理,采用同样方法台车经过其他的台车顶柱;当台车后端要经过临时钢支撑时,位于台车后端靠近临时钢支撑的竖向支撑油缸的活塞杆收缩,收缩至低于临时钢支撑的位置,然后临时钢支撑通过该竖向支撑油缸上方,当临时钢支撑通过该竖向支撑油缸时,所述竖向支撑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支撑上层下纵梁;同理,采用同样方法台车经过相邻的竖向支撑油缸。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围护桩段钢支撑跨步式拱顶内模衬砌台车,相对于现有的桩围护段拱顶内模衬砌台车而言,其创新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竖向升降装置,台车的其他不涉及竖向升降装置的结构仍采用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桩围护段施工拱部衬砌时,台车可方便、快捷地通过临时钢支撑;而且可靠性强,施工成本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竖向支撑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顶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述千斤顶倒向固定柱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为上层下纵梁,2为竖向支撑油缸,2-1为活塞杆,2-2为油缸,2-3为导向套,2-4为箱体,3为顶柱,3-1为千斤顶,3-2为固定柱,3-3为挂耳,3-4为连接杆,3-5为支腿,4为下纵梁,5为行走系统,6为门架横梁,7为临时钢支撑,8为门架下横梁,9为门架横向桁架拉杆,10为竖向丝杆千斤。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锐隆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锐隆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48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芯聚烯烃绝缘通信电缆
- 下一篇:一种分布式测温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