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风帘抽油烟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25162.4 | 申请日: | 2010-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7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朱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军涛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67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抽油烟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的抽油烟机,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风帘抽油烟机。
背景技术
厨房烹调所产生的油烟含多种有害气体,极大地伤害着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由于油烟不能直接排到室外,一般数月之内就会在厨房内产生很多油渍,清洗十分困难,造成的二次污染也一直威胁着家庭成员的健康。
为了解决此难题,目前出现了诸多风帘抽油烟机,是根据风幕可以阻隔空气对流的空气学原理,在燃气灶周围设置风幕,将油烟局限在风幕所围成的有限空间内,再利用上部抽油烟机进行吸收,这种抽油烟机大大地提高了油烟机的吸收效率,降低了厨房油烟的危害。专利CN2009201401849公布了一种利用风幕发生装置防止油烟外逃的吸油烟机,包括油烟机主风机组件、集烟腔和盖板,风幕发生装置设置于集烟腔和盖板之间,被分布在油烟机集烟腔外围周边,其中,风幕发生装置包括轴流式风机,风幕发生装置上面具有进风口,下部连接有狭长出风口。该类油烟机的不足在于:⑴风帘出风口在炉灶上部,出风时容易吹到炉灶的火苗,使热量散失;⑵风帘出风口在炉灶上部,出风时容易将部分油烟吹散;⑶内部小电机多,线路复杂,日久天长油渍增多,容易接触不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一体式风帘抽油烟机,它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成本低,噪音小,不仅克服了现有的风幕发生装置不稳定、易吹散油烟的缺点,而且能保证油烟被吸收的更彻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一体式风帘抽油烟机,包括抽油烟机,其中:在抽油烟机的后面设置有风帘机仓,风帘机仓内装有送风机,送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左右两侧的送风管与设置在灶台上出风管相通,出风管的上面设置有出风孔。
进一步,所述的出风管的形状为U形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是在抽油烟机的后面设置有风帘机仓,风帘机仓内装有送风机;送风机的出风口处的左右两侧装有送风管;送风管和装在灶台上的出风管相通,装在灶台上出风管低于炉灶,从出风管上面设置的出风孔吹出的风不会吹到炉灶的火苗而使热量散失;
2、本实用新型的出风管的形状为U形管道,且设置在灶台上;从风帘机仓内的送风机吹出的风通过送风管、出风管,再由送风管上面的出风孔吹出,从下面向上吹的风形成风帘,不仅阻止了油烟逃逸,而且可引导油烟直接向上流动,更利于油烟机从上部充分抽走油烟;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两路机构,一路是由风帘机仓的送风机从下面向上吹风形成风帘;另一路是由抽油烟机的抽风机向上抽油烟,整个系统用较小功率的风机即可充分抽走油烟,降低了厨房油烟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帘部分的送风管及出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一体式风帘抽油烟机,包括抽油烟机4,在抽油烟机4的后面设置有风帘机仓1,风帘机仓1内装有送风机2,送风机2的出风口通过左右两侧的送风管3与设置在灶台上出风管6相通,出风管6的形状为U形管道,且设置在灶台上,出风管6的上面设置有出风孔7。从风帘机仓1内的送风机2吹出的风通过送风管3、出风管6,再由送风管6上面的出风孔7吹出,从下面向上吹的风形成风帘,不仅阻止了油烟逃逸,而且可引导油烟直接向上流动,更利于油烟机从上部充分抽走油烟。
参见图1、图2,使用时,由送风机2吹出的风经出风口沿左右两侧的送风管3进入摆放在灶台上的出风管6,再沿出风管6的U形管道从出风孔7向上吹,形成风帘;形成的风帘不仅阻止了油烟逃逸,还引导油烟直接向上流动,同时配合抽油烟机4的抽风机5向上抽风,达到彻底抽净油烟的效果。
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军涛,未经朱军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51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