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净化池套管式排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25755.0 | 申请日: | 2010-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0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印庚;管敏;葛岩;曲江波;高淳仁;梁友;张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袁和善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养殖 系统 生物 净化 套管 排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净化池排污设备,是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净化池底部套管式排除污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二十世纪初,在英国伦敦最早投入使用的城市综合污水处理设施,是人类首次应用生物法处理污水。七十年代,随着工业水处理成本的上升,许多水处理专家设想将生物法推广至小容量的工业水处理场合,提出了采用生物膜反应器(Biofilm reactor)处理水的设想,自此以后在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广泛应用。并在实验室开展了规模实验。
二十一世纪,我国海水鱼类特别是鲆鲽类工厂化养殖迅猛发展,其中节水型的循环水养殖也逐步推广。鲆鲽类养殖循环水的处理工艺逐步建立起来,即鱼池排放水经过-筛滤(微滤机或弧形筛)-泡沫分离-多级生物净化-杀菌-增氧-回到养鱼池。
生物净化池是整个循环水净化的核心。通常是长方形水泥池,池中敷设大量的填料,在填料上由生长活性生物膜(有益菌和有机物的混合体)来净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例如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可溶性有机物等。但由于生物膜老化的原因或在充气动力的作用下,生物膜经常脱落于生物净化池底部,造成池底污物积累和发臭,使净化效果大有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排水清污是不现实的,因为排干水会导致净化生物膜的干置乃至死亡。通常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池底部建成‘V’字沟型,方便积污,然后虹吸出池外。然而,在现实操作中,由于生物净化池敷设大量的填料,从上方进行虹吸却十分困难。目前,设计一个能够避免上方虹吸,并可容易清污操作的底部装置,国内外尚未见有报 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套可供养殖鱼类循环水系统生物净化池进行高效除污的虹吸装置,取代上方虹吸排污或排干池水清污的方式,方便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内容:它的结构系一套管结构,是由内管螺旋盖、弹簧管、外管、外管螺旋盖、内管、梭头和牵引钢丝线构成;外管位于生物净化池‘V’型槽池底内;弹簧管和梭头连接在一起组成内管,内管一端为弹簧管,弹簧管通出生物滤池池外,其端头设有内管螺旋盖;另一端为梭头,位于生物净化池内的外管内,其端部封闭并连接牵引钢丝线,再通过滑轮接向固定于池边的牵引机;外管通出位于生物滤池外,外管池外端部设有外管螺旋盖。
所述的外管:材质为PVC塑料管,与生物净化池同等长度,外管直径为53mm,表面均布5mm小圆孔。
所述内管的梭头和弹簧管:梭头:材质为PVC塑料管,直径为50mm,长度为50cm,管壁均布直径为5mm的圆孔;弹簧管:直径为50mm,长度比外管4长60cm。
本实用新型其特点是:
1、本实用新型具有简便操作、高效清污、可持续使用等优点;
2、生物净化池池底经本实用新型处理后,底部污物基本清理干净,大大提高了生物滤池的净化作用和生物膜寿命;
3、本实用新型是利用虹吸原理、可供养殖鱼类循环水系统生物净化池进行高效除污的一种虹吸装置,取代上方虹吸排污或排干池水清污的方式,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内管螺旋盖、2-弹簧管、3-外管螺旋盖、4-外管、5-梭头、6-钢丝牵引线、12-内管。
图2: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
7-生物净化池、8-‘V’型槽池底、9-滑轮、10-牵引机、12-内管。
图3:生物净化池A-A向池底截面示意图:
11-水处理生物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内容和使用方法: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内容:
附图1所示:它的结构系一套管结构,是由内管螺旋盖1、弹簧管2、外管螺旋盖3、外管4、内管12、梭头5和牵引钢丝线6构成;外管4位于生物净化池‘V’型槽池底8内;弹簧管2和梭头5连接在一起组成内管12,内管12一端(从图1看为左端)为弹簧管2,弹簧管2通出生物滤池池7外,其端头设有内管螺旋盖1;另一端(从图1看为右端)为梭头5,位于生物净化池7内的外管4内,其端部封闭并连接牵引钢丝线6,再通过滑轮9接向固定于池边的牵引机10;外管4通出位于生物滤池7外,外管4池外端部(从图1看为左端)设有外管螺旋盖3;
所述的外管4:材质为PVC塑料管,与生物净化池同等长度,外管直径为53mm,表面均布5mm小圆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57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