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锻类转向节中心孔加工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27442.9 | 申请日: | 2010-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7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胡道财;曹世金;王战兵;赵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7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锻类 转向 中心 加工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是汽车转向节中心孔加工用夹具装置。
背景技术
中心孔是打在工件两端中心,承受顶针尖的锥孔。转向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转向节的杆部的轴心线两端,即杆部尾端和法兰盘底部,加工两个中心孔,是大多数转向节机械加工工序之一。传统的立锻类转向节中心孔加工时,以转向节杆部的轴承颈外圆定位,靠找出轴承颈部位的中心去加工整个转向节的中心孔,缺点是,由于立锻类转向节叉耳端和轴承颈部位分别处于上模和下模,因此锻打出来的毛坯会出现错模、余量不均匀、盘部翘曲等现象,仅靠轴承颈部位的定位则可能会造成后序加工发生余量不均匀甚至部分位置无加工余量的后果,直接导致产品的报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解决立锻类转向节打中心孔仅用轴承颈定位而导致可能影响后序加工的缺点,提供一种多点定位、定位准确,可用于大多数立锻类转向节中心孔加工的通用定位夹具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有一个底座,底座有底板和立板,底板上有杆部V型块、支撑螺杆、限位螺杆,以及耳部V型块,耳部V型块上有连接槽,通过连接螺栓和底板固定连接,耳部V型块可以沿连接槽调节在底板上的角度和位置,耳部V型块上有楔形的调整块,调整块可以沿耳部V型块上的高度调节槽上下移动,并通过螺钉与耳部V型块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立板与加工机床联接在一起,将转向节在偏摆仪上划线,找出中心,然后转向节的杆部尾端放置在杆部V型块上,叉耳的一个耳部,通常是长耳放置在耳部V型块上,另一个耳部即短耳置于支撑螺杆上,按照转向节的尺寸要求和中心孔的位置要求,调节耳部V型块在底板上的位置、角度,调节调整块的高度,以及旋转支撑螺杆,使转向节可以平整妥帖的放置在本装置上,保证机床加工时刀具中心与工件划线中心重合,固定好各个调节的螺杆、螺钉,再调节限位螺杆,使其顶在转向节法兰盘部,限制转向节沿杆部的轴向移动,机床自带的液压压紧装置紧压在转向节杆部的轴承颈位置,即可进行加工。通常情况下,对于同型号同批次的转向节,仅需在首次进行上述调节,夹具调好,固定下来后,其后即可直接放置工件进行加工,夹具无需再进行调节。
由于在传统夹具上增加了可调整的耳部V型块,加工时,杆部V型块和耳部V型块同时起定心作用,对于错模的立锻类转向节,均衡了叉耳和轴端的中心,即保证了杆部的加工余量,也保证了叉耳端的加工余量,对于一些较大的难以成型的立锻类转向节效果更为明显,大大降低了废品率,且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A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有一个底座,底座有底板1和立板2,底板1上有杆部V型块3、支撑螺杆4、限位螺杆5,以及耳部V型块6,耳部V型块6上有连接槽7,通过连接螺栓8和底板1固定连接,耳部V型块6可以沿连接槽7调节在底板1上的角度和位置,耳部V型块6上有楔形的调整块9,调整块9可以沿耳部V型块6上的高度调节槽10上下移动,并通过螺钉11与耳部V型块6固定连接。
耳部V型块6上的连接槽7可以是长形、椭圆形的,也可以是比连接螺栓8的外径大比较多的圆形孔,因为对于一种型号的转向节来说,一般需要调整的范围不大,在这里选择长形的,也便于加工。
杆部V型块3通常是固定在底板1上,可以焊接也可用螺栓连接,不需调整,当然也可将杆部V型块3设置为可以调整的,只是因为只需通过调整耳部V型块6即可达到调整目的,所以一般仅设置耳部V型块6为可调整。耳部V型块6上的连接槽7也可设置在底板1上,耳部V型块6上的高度调节槽10也可设置在调整块9上,再采用常规的螺栓、螺钉连接方式连接即可。
底板1和立板2可以焊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立板2上有与机床对应的安装孔。在底板1上支撑螺杆4的位置,有螺纹孔或焊接螺母,支撑螺杆4旋在其上即可。底板1上限位螺杆5的位置,焊接或者以螺栓安装一个立起的钢板,其上有螺纹孔,限位螺杆5旋在其上。支撑螺杆4、限位螺杆5可以采用螺母紧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74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