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叉形仿生储能运动假脚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27488.0 | 申请日: | 201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2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志红 |
主分类号: | A61F2/66 | 分类号: | A61F2/66;A61L2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内蒙古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叉形 仿生 运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假肢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假脚选用的材料一般为木质龙骨材料,其目的是增强假脚的强度和产品的耐用性。在前脚掌结构底部部位,有尼龙及其他化纤类增强材料,患者行走过程中,前脚掌要不断的弯折受力,其目的也是增加前脚掌部位的强度。木质材料的最大缺点就是对水的耐受性很差,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传统假脚容易发生断裂等问题,寿命很有限。正常患者穿戴传统假脚,使用寿命大约一般1年左右。
传统假脚的后脚跟部位有楔形木质材料,镶嵌在聚氨酯假脚外皮内部。由于聚氨酯材料,有一定的柔软性,可以减低吸收患者行走过程中后脚跟的撞击力,但是这种缓解里有限,在后脚跟部位的木质楔形材料一方面是最柔软的聚氨酯强度的增强,同时其本身木质材料僵硬的局限特性,不能达到良好储能效果。
传统的假脚非仿生结构设计,且只能完成在前脚掌位置端面一个方向的弯折,其他方向不能弯折,患者行走路面质量要求很高,需要平整、没有坡度的路面。患者活动环境局限性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叉形仿生储能运动假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假肢存在的使用寿命短、不能达到良好的储能效果、对行走的路面要求高,局限性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叉形仿生储能运动假脚,由前叉脚板1、压力调整块2、固定螺钉及螺母3、缓冲阻力垫4、后叉脚板5和四棱锥连接座6构成,所述的前叉脚板1前部由两个叉形平板构成,两个叉形平板并排呈鞋底形;所述前叉脚板1的后部向上弯曲形成脚脖结构;所述的后叉脚板5为并排设置的两个板形结构,后叉脚板5为弓字形结构;所述的压力调整块2为楔形结构;固定螺钉及螺母3将缓冲阻力垫4、后叉脚板5依次连接在前叉脚板1的前部叉形平板的下面;在前叉脚板1后端下面和后叉脚板5之间设置有压力调整块2;前叉脚板1的后部脚脖结构的上端连接有四棱锥连接座6。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寿命长、可以达到良好的储能效果、任何路面都可以行走,不受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前叉脚板1、压力调整块2、固定螺钉及螺母3、缓冲阻力垫4、后叉脚板5、四棱锥连接座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1-2,叉形仿生储能运动假脚,由前叉脚板1、压力调整块2、固定螺钉及螺母3、缓冲阻力垫4、后叉脚板5和四棱锥连接座6构成,所述的前叉脚板1前部由两个叉形平板构成,两个叉形平板并排呈鞋底形;所述前叉脚板1的后部向上弯曲形成脚脖结构;所述的后叉脚板5为并排设置的两个板形结构,后叉脚板5为弓字形结构;所述的压力调整块2为楔形结构;固定螺钉及螺母3将缓冲阻力垫4、后叉脚板5依次连接在前叉脚板1的前部叉形平板的下面;在前叉脚板1后端下面和后叉脚板5之间设置有压力调整块2;前叉脚板1的后部脚脖结构的上端连接有四棱锥连接座6。以上部件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志红,未经唐志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74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