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撑杆式揿动圆珠笔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27724.9 | 申请日: | 201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0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金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文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3K7/12 | 分类号: | B43K7/12;B43K24/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张莉华 |
地址: | 315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撑杆 式揿动 圆珠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书写笔,特别是一种撑杆式揿动圆珠笔。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揿动圆珠笔普遍为揿帽式或旁揿式结构,如专利号200920199131.1“带缓冲阻尼的揿动圆珠笔”和专利号99257687.3“侧压式圆珠笔”,就分别属于揿帽式结构和旁揿式结构。
此两类结构的特点是外形简单而内部零件多,结构复杂,对模具的要求比较高,装配复杂,因此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撑杆式式揿动圆珠笔,利用杠杆原理控制出芯,零件少、装配简单,增加了书写笔的花色品种。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撑杆式揿动圆珠笔,揿杆和笔杆滑动连接并且二者之间安装有弹簧,笔夹安装在笔杆上,尖套和揿杆的一端螺纹固连,将笔芯固定在揿杆内,所述笔杆的顶端有一延伸段,延伸段上有通孔,中间开有插槽,笔夹用紧固件和笔杆转动连接,所述笔夹的顶端有一薄片,形状为钩形,揿杆的另一端为球面,球面中间开有凹槽,笔夹上的薄片和凹槽配合,还和笔杆上的定位孔和定位块配合,所述笔杆内壁中段有一隔环,揿杆穿过隔环,弹簧被隔环顶住,笔杆内壁还有一滑槽和揿杆侧壁上的滑块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撑杆式结构,零件少,装配简单,对模具要求低,整支笔成本低;笔夹部分造型奇特,为市场又提供了一种新的品种供消费者挑选。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出芯状态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回芯状态结构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的零件装配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笔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3所示,将弹簧4套入揿杆5有螺纹5-1的一端,揿杆5的侧壁上有一滑块5-2,笔杆3内壁上有与之对应的滑槽3-2,滑块5-2对准滑槽3-2将揿杆5装入笔杆3,使揿杆在笔杆内可以沿滑槽3-2滑动,笔杆3的内壁中段有一隔环3-1,揿杆5穿过隔环,弹簧4被隔环顶住;笔夹6的一端为薄片6-2,形状为钩形,揿杆的球面端中间开有一凹槽5-4,将薄片6-2对准凹槽5-4,推动揿杆5使弹簧4压缩,如图3和图4所示,笔杆3的右端有一斜上方向的延伸段,延伸段3-5中间有插槽,将笔夹6上的圆孔部分6-1插入该插槽内,笔夹上的圆孔对准笔杆延伸段3-5上的螺孔,用螺钉7旋入固定;旋转笔夹6使揿杆5向左移动,将笔芯1放入揿杆5内,尖套2对准揿杆上的螺纹5-1旋入,将笔芯固定。
如图3所示,笔杆上延伸段3-5的左边依次为定位块3-4和定位孔3-3,它们都与笔夹上的薄片6-2相配合。
尖套2有内卡槽2-1,与笔芯的头部配合,固定笔芯头,避免书写时晃动。
如图2所示,揿杆5球面端中的凹槽5-4内还开有一气孔5-3,使笔芯内部气压和大气相通,使其书写流畅。
使用时,如图1所示,将笔夹的夹点端6-3向上拉起,以螺钉7为轴顺时针旋转,笔夹上的薄片6-2挤压揿杆5,使其向左运动,使笔芯出芯。当出芯到位时,笔夹6上的薄片6-2被笔杆上的定位孔3-3勾住,并且被定位块3-4顶住,笔夹被固定。
如图2所示,回芯时,逆时针旋转笔夹6,使薄片6-2勾住定位孔3-3的地方松开,弹簧4推动揿杆5向右运动。回芯到位后,揿杆上的5-4被笔杆上的薄片6-2顶住。此时弹簧4仍具有推力,使笔夹的夹点端6-3和笔杆3之间产生一股夹力,使本实用新型可以夹住口袋、书页等。
本实用新型出芯后,笔夹外翘犹如鱼尾,甚至可以设计成发夹样式,造型新颖,为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品种供消费者挑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文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文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77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气阻气容气动压力控制回路
- 下一篇:一种肋骨骨折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