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单侧入光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28562.0 | 申请日: | 201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3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梁邦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8/00;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地址: | 5180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单侧入光 背光 模组 及其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LED单侧入光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LED具有节能、环保、好的彩色效果等多种突出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中,包括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以取代传统的荧光灯。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通常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侧光式背光模组均采用在导光板两相对侧设置LED光源的两侧入光方式来设计背光源。但是,使用双侧入光方式具有以下缺点:
1、LED使用灯数比较多,在LED电源驱动上控制设计比较复杂;模组散热有一定难度,后续造成影响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性能等等;
2、背光模组上使用价格贵的增亮膜片,增加了模组整体成本并且增亮膜片使用会降低液晶电视观看时可视角度;
3、在固定长度PCB板上安排更多灯,需要将灯长边和导光板高度对齐,增加了导光板厚度,带来成本增大和如今导光板原材缺货状况下导光板用量的加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LED背光模组使用双侧入光方式导致的驱动设计复杂、成本高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LED单侧入光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LED单侧入光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和设置在导光板侧边的LED,所述LED仅设置在导光板的一侧边。
所述LED为高功率LED。
所述LED的短边和导光板高度边对齐。
所述导光板底面设置有导光网点,且所述导光网点的密度在靠近LED处设置成比远离LED处稀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LED单侧入光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显示屏和一LED单侧入光背光模组,其中,所述LED单侧入光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和设置在导光板侧边的 LED,所述LED仅设置在导光板的一侧边。
所述LED为高功率LED。
所述LED的短边和导光板高度边对齐。
所述导光板底面设置有导光网点,且所述导光网点的密度在靠近LED处设置成比远离LED处稀疏。
本实用新型通过打破传统设计理念,将传统的LED背光模组的双侧入光方式该为LED单侧入光,只在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一侧设计LED灯条,使得驱动设计变得简单,解决了双侧入光方式的散热问题和模组寿命性能问题,同时成本也更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LED单侧入光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LED单侧入光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底面导光网点设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LED单侧入光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LED 2、反光板3和扩散板4。其中,扩散板4、导光板1和反光板3依次叠置并通过外框固定,有别于传统的LED2分别设置在导光板1的两侧,本实用新型LED 2仅仅设置在导光板1的一侧。为了使LED2发出的光能够更加均匀高效的入射到扩散板,在导光板2的底面设置有导光网点11。由于使用单侧入光,减少了使用的LED的个数,为了保证背光的亮度,所以LED采用高功率的LED。在本实用新型优选使用的LED具有高电流驱动,发光效率高的封装,比如3020封装,驱动电流60mA,功率0.2W,光效100lm/W;7020双芯片封装,驱动电流93mA,功率0.6W,光效110lm/W以上等。LED排布需要将LED短边和导光板高度边对齐,一方面降低了导光板厚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LED发出的光线。
由于LED使用了高功率LED,两LED之间的间距增大,因此,若不经过特殊设计,在大的间距下背光模组较易出现明暗相间的灯珠(“萤火虫”)现象,严重影响显示效果。因此,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设计导光板1底面的导光网点11使对于导光板网点设计进行灯前效果处理。请一并参阅图2。导光板1在靠近LED光源处的导光网点11的密度比远离LED光源处稀疏,从而拉大了LED的混光距离,有效的消除了“萤火虫”现象。且通过选择合适的高功率LED,可仅仅使用扩散片,不再使用传统背光模组的增亮片就能达到 要求的亮度和视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85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