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力夹紧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28943.9 | 申请日: | 2010-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2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亚运 |
主分类号: | E04G17/06 | 分类号: | E04G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杰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永***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力 夹紧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建筑梁体行架的应力夹紧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模板行架是非常重要的加固构件,其目的在于对建筑模板进行固定,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支撑在所述建筑模板的外围,从而防止建筑模板移动。在对梁体及墙面进行混凝土灌浇时,也会存在因为混凝土自重压力压垮梁及墙面的模板的情况,因此,灌浇混凝土时也需要使用梁体行架及楼面支架。
施工中,先将模板行架安装在建筑物支撑柱模板上固定支撑,并将梁体行架架于模板行架上,同时将楼面支架的行管再连接到梁体行架上,形成了连锁的支撑架构,下层支架对上层支架起到支撑作用。此时,楼面混凝土的自重作用由梁体行架支撑,梁的混凝土自重作用由梁体行架与建筑物支撑柱的模板行架共同支撑,由此可知,在施工中梁体行架必须有建筑物支撑柱模板行架的支撑,否则很可能会由于承担压力过大而发生坍塌现象。
现有技术中,模板行架一般由水平行管与竖直行管相连接成为网格结构,对模板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但是受建筑物支撑柱高度的需要,竖直行管需要较长的长度,同时也需要多个水平行管,若是在整个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从建筑物支撑柱混凝土灌浇时即搭建起模板行架,直到完成墙面灌浇之后再拆去模板行架,由于整个模板行架需要多个竖直行管与水平行管相搭建而成,若在整个施工期间均将模板行架固定,会大大降低模板行架的利用率,造成成本资源浪费。因此可以考虑当灌浇后的混凝土支撑柱达到保养期要求的时 间后(大约1天),将建筑物支撑柱的模板与模板行架拆下,而只在建筑物支撑柱顶端处搭建起水平方向的支撑架,用于梁体行架的支撑,这样短期内即可将模板与模板行架解放出来,用于其他处建筑物支撑柱的支撑,而水平支撑架的用料较少,这样即可实现节省物料成本的目的。
中国专利CN201428247Y公开了一种立柱模板支撑龙骨架,该专利所述的立柱模板支撑龙骨架,设有纵向的龙骨架杆和另一龙骨架杆,还有横向的第三龙骨架杆和第四龙骨架杆,纵向的龙骨架杆的一端端面与一根横向的龙骨架杆的内侧面对接,另一端端部的内侧面与另一根横向的龙骨架杆的一端端面对接,横向的龙骨架杆的一端端面与一根纵向的龙骨架杆的内侧面对接,另一端端部的内侧面与另一根纵向的龙骨架杆的一端端面对接,T形螺栓穿过一根龙骨架杆上的支板及相邻的另一根龙骨架杆的孔之后安装有螺母,支撑筒套装在所述的另一根龙骨架杆端部,楔块安装在支撑筒内侧壁与所述的另一根龙骨架杆内侧面之间。该所述支撑龙骨架,在使用时无需竖直支撑行管即可起到支撑作用,并且可预先将各组件制成预制件,于施工现场连接,工作效率较高。
但是该专利所述的立柱模板支撑龙骨架依然存在一下缺点:1、各个横、纵龙骨架杆之间通过与彼此的内侧面相互对接形成闭合结构,T形螺栓穿过一根龙骨架杆上的支板及相邻的另一根龙骨架杆后安装有螺母实现固定,并且各个龙骨架杆端部上均设有可使T型螺栓穿出的孔,且该孔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因此该支撑龙骨架的尺寸是不可调节的,生产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物支撑柱规格特定制作,不利于大规模生产;2、该支撑龙骨架的龙骨架杆相拼装完成后,用螺栓旋紧T型螺栓,同时在支撑筒处砸入楔块加强固定效果,因此该支撑龙骨架拼装时步骤比较复杂;3、该支撑龙骨架与建筑物支撑柱相接触的内侧加紧面处并无任何处理,直接搭建在建筑物支撑柱上后很容易由于龙骨架受力过重而下滑,影响支撑强度;4、该支撑龙骨架相互之间并无任何连接装置,彼此之间独立支撑固定,即便上、下多层设置,也势必会减弱整个装置的支撑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支撑装置的尺寸不可调节、且安装步骤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支撑装置支撑强度不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应力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套接在建筑物支撑柱上端外表面的夹紧单元,所述夹紧单元具有
多个夹紧管,所述夹紧管为方管,并在至少一个边的管壁上沿管长方向设有等间距排列的夹紧管连接孔;
数个连接件,设有与所述夹紧管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件连接孔;
所述夹紧管一端与相邻的夹紧管一端的侧壁相接触,使相邻的两个所述夹紧管的所述夹紧管连接孔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连接件置于所述夹紧管连接孔所形成的平面上,并通过将连接销钉穿过所述夹紧管连接孔及所述连接件连接孔固定,使数个所述夹紧管形成闭合的环形结构,实现所述夹紧单元与所述建筑物支撑柱的紧密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亚运,未经王亚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89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