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相气体加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29429.7 | 申请日: | 201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4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赖彦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彦村 |
主分类号: | F17C13/00 | 分类号: | F17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相可燃气体储存槽的加热器,尤指使用于储存液相气体的储存槽,并可对储存槽内所储存的液相气体进行加热的液相气体加热。
背景技术
储存于储存槽内液相的气体,经由液-气相变化,将储存槽内的液化气转换为气态传输至储存槽外,对于此种液化气而言,储存槽内压力下降程度的份量,相当于储存器中的气相部分的气体被释放到储存槽外,而此液相气体蒸发为气相气体所需的大部分热能是从残留在该储存器中的液相的气体部分所取得,因此,在没有加热装置提供储存槽内液相气体热量的情况中,将会出现液相气体温度下降,并会导致气相气体部分的供应压力下降,使得供应气相气体的压力变得非常慢。
因此,即有相关业者利用加热装置对储存槽外部进行加热,以使储存槽所吸收的热能可传导至液相气体,提高液相气体的温度,进而加快液-气相变化,以维持或提高储存槽供应气相气体的能力,目前大多数的作法利用热敷包、温水封套加热器或陶瓷加热器等方式,直接加热储存槽的底部,但是利用此种方式作温度控制,对于储存槽内的液相气体是相当不可靠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在靠近储存槽内壁处的液相气体会大量的与储存槽进行热交换,来吸收储存槽的热能,进而快速的提升液-气相变化速率,而液-气相变化会将大部分所吸收的热能带走,只剩下小部分热能传导至靠近储存槽中心处的液相气体,而靠近储存槽中心处的液相气体在加热的量未达到蒸发量的情况中,会发生一种颠簸(bumping)现象,进而产生雾气(未完全气化)混合气相气体流出储存槽,且靠近储存槽内壁处的液相气体会在该处造成作用过度(overshoot)的情形发生。
再者,在储存槽内所填充的液相气体为可燃性气体时,需要确保对于任何因素泄漏而引起预料外情况的妥善处理的安全性,但由于加热装置设置于储存槽下方,且其表面温度非常可能超过点燃气体的温度,因此当此种可燃性气体产生泄漏时,即会被加热装置所引燃,后果不堪设想。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并可增加使用时的安全性,即为从事此行业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问题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利用加热器所设置的管体,直接对储存槽内所存放的液相气体进行加热,以加快液相气体的液气相变化速率。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于,利用加热器所设置的管体,于储存槽内形成连续弯折状,使管体对液相气体加热时,液相气体会快速的达到均温状态,以可有效的避免液相气体因加热不均匀产生颠簸(bumping)或作用过度(overshoot)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乃在于,利用加热液于管体内流动,使管体于吸收加热液的热能后直接与液相气体进行热交换,因此加热液的温度会相等或略高于液相气体的温度,而不会有点燃液态气体的疑虑,确保安全性,即使经液气相变化后的气体因不慎产生外泄,加热装置也不会点燃气相气体,具有非常安全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乃在于,利用设置于储存槽内的管体直接对液相气体进行加热,使管体所吸收的热能不会产生无形的消耗,可完全的利用于对液相气体进行加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液相气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在储存液相气体的储存槽内设置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具有中空状且两端相连通的管体,管体在储存槽内形成弯折状,且管体两端分别具有进液口以及出液口,且进液口与出液口分别露出储存槽,当对液相气体进行加热时,是将加热液由进液口持续灌入管体,使加热液于管体内流动,让管体吸收加热液的热能后,由管体表面与液相气体进行热交换,以提高液相气体的温度,且加热液会再由出液口流出,而出液口所流出的加热液温度即为液相气体的温度,凭借测量管体的出液口所流出的加热液,即可得知液相气体的温度,以可准确的控制由进液口流入的加热液温度,以让液相气体保持适当的温度。
其中:该管体为一个以上。
其中:该管体设置于储存槽内的底部。
其中:该管体呈连续弯折状并设置于储存槽内的底部。
其中:该管体为连续弯折呈三维状并设置于储存槽内的底部。
其中:该储存槽设置于运送车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彦村,未经赖彦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94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镍磷镀层的油水气管线
- 下一篇:一种新型贫氪氙液氧储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