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饭煲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29505.4 | 申请日: | 2010-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4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胡玉新;梁锡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双皓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饭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煲,尤其是指一种控制器前置安装的电饭煲。
背景技术
电饭煲的结构由上盖,煲体和底座组成,煲体有外壳,内锅,外锅,发热盘,发热丝,控制器组成。上盖,煲体与底座组成完整的电饭煲结构,工作时,根据不同的米种和不同的功能选择,通过微电脑,自动控制煮饭各个不同阶段所需的温度要求。
现有技术中,控制器或置于电饭煲的上盖、或置于电饭煲的煲体上,并置于煲体的靠前部位。控制器均由微电脑组成,其包括微电脑芯片和输入、输出等电子元件,微电脑和辅助电子元件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否则,控制器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引起不可逆转的损坏。电脑型电饭煲的控制器如果放于煲体上,则控制器与加热元件共处一室,易引起控制器升温而导致控制器不正常的工作,甚至损坏。
为了解决控制器的温升问题,现有技术通过增加反射隔热、增加隔棉、隔热板隔热等方式,虽改善了控制器升温的现象,但增加了产品的成本,且装配复杂。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饭煲,其不仅解决了控制器升温易损坏的问题,且装配简单,降低了材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饭煲,其将控制元件和加热元件分隔开来,分别置于不同的腔体内,解决了加热元件升温的问题,确保控制元件等能够在可靠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饭煲,其包括有煲体,该煲体包括有:外壳、加热元件和控制元件,该外壳具有隔板,将外壳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该加热元件安装于该第一腔体内,该控制元件安装于该第二腔体内,该加热元件与该控制元件通过控制线相连接。将控制元件与升温源加热元件分别置于不同的腔体内,确保控制器能够在适合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优选的是,该第二腔体位于该煲体的前侧。
优选的是,该加热元件包括:内锅、外锅、发热盘,该控制元件包括:控制器和控制面板,该控制器位于该隔板与该控制面板之间。将所有的加热元件与控制元件分开,更有效地防止控制元件因升温而损坏。
优选的是,该控制器包括电路板及固定于该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该电路板通过螺钉或卡扣固定于该隔板上。
优选的是,该控制面板与该外壳可采用扣合、或螺钉的方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饭煲通过将发热元件和控制元件分别设置于不同的腔体内,减少了电路板支架个隔热板(或隔热棉)等隔热零件,在确保隔热效果的基础上,减少了材料成本和装配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饭煲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饭煲的煲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发热元件在电饭煲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饭煲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饭煲,其包括:上盖1、煲体2和底座3。其中,该煲体2包括:外壳4、内锅5、外锅6、发热盘7、控制器8、及控制面板9。该外壳4具有隔板41,该隔板41将该外壳4分隔为第一腔体42及第二腔体43,该第二腔体43位于该煲体2的前侧,其用于安装该控制器8及该控制面板9,该第一腔体42用于安装该内锅5、该外锅6、及该发热盘7,且该内锅5、外锅6均与该控制器8、控制面板9通过控制线(图未示出)相连接。优选的是,该第一腔体42还可用于安装电饭煲的其它加热元件,将电饭煲的加热部分与电气部分完全分开,使电器元件能够在适合的温度范围内工作,避免因加热元件而是电气元件升温,影响其工作性能,甚至损坏。
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该控制器8包括电路板及固定于该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该电路板通过卡扣、或螺钉固定的方式固定于该隔板上;该控制面板9与该外壳4亦可采用扣合、或螺钉固定的方式固定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95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