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刀医学专用床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29622.0 | 申请日: | 201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1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令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令习 |
主分类号: | A61G13/00 | 分类号: | A61G13/00;A61F5/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紫***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学 专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针刀医学专用床。
背景技术
针刀医学是一门具有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医学,已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史,从事针刀临床医疗工作的医生已达几万名,每天约有世界各地的十几万名患者正在接受针刀治疗。针刀医学的治疗体系是针刀为主、手法为辅、药物配合、器械辅助、祛因通路、康复巩固。所实施的手术特性是闭合性松解术,所使用的专用手术器械是针刀。针刀刀刃长度:0.4~2.2mm,长度分为50~100mm。
闭合性松解术与开放性松解术虽然手术目的都是松解粘连、瘢痕、消除高应力点等,但是手术操作方法有着根本性区别。开放性松解术的特点是可实施长距离的切割、剥离;而闭合性松解术的特点是以“针”的理念刺入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组织等,直至到达挛缩的瘢痕组织,然后实施闭合性松解术。实施闭合性松解术,皮肤上仅有一个定点(与肌肉注射的针眼相同),针刀在病变处能够松解的范围约10mm3。其现行的松解方法是针刀在病变处做微小的切开,破坏了粘连、瘢痕及挛缩病变组织的表面张力,然后,再借助手法中所实施的外力,将发生粘连、瘢痕、挛缩、堵塞的病变组织较彻底松解,它是分两个步骤完成的。
牵引状态下实施闭合性松解术是将两个步骤合为一个步骤,即牵引的同时完成针刀操作,其松解程度明显提高。其临床优势:增加了针刀治疗时的松解程度;提高了针刀治疗的临床疗效;增大了针刀治疗时的针刀感觉,加快了针刀技术的掌握速度;降低了针刀治疗时的针刀深度,加大了针刀治疗的安全系数。
牵引状态下与非牵引状态下实施闭合性松解术相比,对已挛缩的瘢痕组织而言,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其表面张力明显增加;而无牵引力时,其表面张力无任何变化。由于挛缩的瘢痕组织表面张力的变化,同样针刀切割几刀,前者松解的程度与后者松解的程度有明显差异,犹如布边剪个小口,牵拉着布边剪小口与非牵拉着布边剪小口,布撕开的长度有明显不同。
现行的闭合性松解术,尤其是第5~8胸椎、腰椎及周围的病变组织所实施的闭合性松解术几乎都是在非牵引状态下实施的。其原因是当实施第5~8胸椎、腰椎病变的闭合性松解术时,患者必须处于俯卧位,闭合性松解术的定点位于背部和腰部,从胸部、腹部是无法实施闭合性松解术。现行牵引方法是固定部位——腋下胸部和腰部;固定范围——第5~8胸椎周围和第3~5腰椎周围。由于胸部固定带遮盖了第5~8胸椎周围的皮肤、腰部固定带遮盖了第3~5腰椎周围的皮肤,所以无法在牵引状态下实施闭合性松解术,牵引与闭合性松解术只能分步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针刀医学专用床,能够在牵引状态下实施闭合性松解术,增加了安全系数,提高了临床疗效。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针刀医学专用床,包括床、胸部牵引固定器和腰部牵引固定器,床的头端和脚端分别设置固定装置,胸部牵引固定器包括左右对称的两个构件和固定带,胸部牵引固定器每个构件的前部边缘是镰刀状,镰刀头部设有一个固定孔,前部边缘上下各设有一个固定孔,胸部牵引固定器每个构件的上前部边缘设有一个固定孔,固定带穿过上前部边缘的固定孔与床头端固定装置固定,胸部牵引固定器每个构件的背部边缘是直线状,背部边缘上下设有不少于2个的固定孔,胸部牵引固定器每个构件的上背部边缘设有一个固定孔,固定带穿过上背部边缘的固定孔与床头端固定装置固定;腰部牵引固定器包括左右对称的两个构件和固定带,腰部牵引固定器每个构件的前部边缘是弧状,前部边缘上下各设有一个固定孔,腰部牵引固定器每个构件的下前部边缘设有一个固定孔,固定带穿过下前部边缘的固定孔与床脚端固定装置固定,腰部牵引固定器每个构件的背部边缘是直线状,背部边缘上下设有不少于2个的固定孔,腰部牵引固定器每个构件的下背部边缘设有一个固定孔,固定带穿过下背部边缘的固定孔与床脚端固定装置固定。
胸部牵引固定器每个构件的背部边缘上下设有9个固定孔。
腰部牵引固定器每个构件的背部边缘上下设有7个固定孔。
胸部牵引固定器和腰部牵引固定器的每个构件的内层附着一层硬质泡沫。
胸部牵引固定器每个构件的上端部位设有海绵,海绵外采用人造革固定。
胸部牵引固定器每个构件的长度是200毫米,宽度是200毫米,胸部牵引固定器每个构件的前部边缘长度是80毫米,宽度是50毫米,胸部牵引固定器每个构件的前部边缘下方的固定孔设置在20毫米乘20毫米处,胸部牵引固定器每个构件的上前部边缘的固定孔设置在30毫米乘70毫米处,胸部牵引固定器每个构件的上背部边缘的固定孔设置在30毫米乘30毫米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令习,未经王令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9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组供电电源
- 下一篇:光伏并网电站智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