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磁倍极开关磁阻电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0173.1 | 申请日: | 201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6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清;张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世清 |
主分类号: | H02K29/03 | 分类号: | H02K29/03;H02K3/28;H02K1/27;H02K13/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陈宝玲 |
地址: | 730102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开关 磁阻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磁阻电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到内置永磁磁极和永磁表贴电励磁混合磁极的永磁倍极开关磁阻电动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开关磁阻电机系双凸极磁阻电动机,定子、转子的凸极均由普通硅钢片叠压而成;其转子既无绕组也无永磁体,定子极上绕有集中绕组,径向相对的两个绕组联接起来,称为“一相”,该电动机可设计成多种不同相数结构,而且定、转子的极数可为多种不同的搭配。相数多,步距角小,有利于减少转矩脉动,但结构复杂,且主开关器件多,成本高,目前较多的是三相6/4结构、四相8/6结构和三相12/8结构;因为在理论上有二相4/2、但不能出产品,这是因为它们不能自起动,即使辅助起动也达不到运行转矩。而大于三相12/8的就是三相12/10、五相10/4、五相10/8、七相14/12……等组合,这些组合不但增加了相数,也增加了控制成本,还增加了控制难度;而电机在换相过程中每相最多只有两对磁极进入做功状态如三相12/8,尤其在12/8以下时,定转子磁极都是一对磁极产生磁拉力;再如四相8/4每相定子一对磁极做工,转子也只有一对磁极做工,这样就造成单边磁拉力大、噪声振动大、磁能量转换Ψ-i所包围的面积减小,磁能面积减小的原因。开关磁阻电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能制造多相数多槽数的不足,而且绕组只有正向单方向导电,且绕组通过的是单方向电流,同时,还存在不能永磁的技术难题。
本人已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永磁倍极开关磁阻电动机发电机》,申请号200920266279.2,是两种形式的“永磁开关磁阻电动机发电机”该装置是单段二相双段四相及单段三相双段六相的《永磁倍极开关磁阻电动机发电机》,并具有高性能的永磁倍极开关磁阻电动机,但转子磁极为永磁磁极的表贴式方式,此专利技术的改进虽然突破了传统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永磁的难题,增加了磁共能面积;但是,对永磁倍极开关磁阻电动机的转子本身永磁磁极及永磁电励磁的制造方式和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经设计改进提供一种内置永磁磁极和永磁表贴电励磁混合磁极,具有高效能、高启动转矩、高功率密度特点的永磁倍极开关磁阻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永磁倍极开关磁阻电动机,包括电机外壳、电机轴伸端、前轴承、前端盖、固定螺杆、电机吊环、后端盖、后轴承、电机风扇、电子传感器、电机非轴伸端、风罩、电机地脚固定螺孔、电机地脚;其电机外壳通过电机地脚固定螺孔置于电机地脚上,电机外壳的中部设有电机吊环,电机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设置在电机轴伸端的两端,并通过固定螺杆与电机外壳连接,电机后端盖的外端设有风罩,风罩内设置有电机风扇,电机风扇与后端盖之间设有电子传感器,前端盖与后端盖分别通过前轴承、后轴承与电机轴伸端连接;进一步包括电动机由双凸极结构的定子、转子组成;定子铁芯包括第一段定子铁芯和第二段定子铁芯,转子铁芯包括第一段转子铁芯和第二段转子铁芯;其特征在于:定子、转子铁芯均由单段二相双段四相或单段三相双段六相构成,且每种双段定子、转子铁芯长度和直径相等;第一段定子铁芯包括第一段定子电枢磁轭、第一段定子磁极和第一段定子磁极绕组,在第一段定子磁极上装有两套集中或分层的第一段定子磁极绕组,每套绕组相同相位磁极上的电枢绕组依定子磁极极性正向或反向串联或并联构成一相;第一段转子铁芯包括第一段转子内置径向永磁磁极、第一段转子内置径向永磁磁极分磁孔、第一段转子内置径向永磁体、第一段转子内置径向永磁磁极隔磁槽、第一段转子隔磁桥、第一段转子磁轭及其第一段转子带键槽轴孔
所述第二段定子铁芯由第二段定子电枢磁轭、第二段定子磁极和第二段定子磁极绕组组成;第二段定子磁极上分别装有两套集中或分层的第二段定子磁极绕组,每套绕组相同相位磁极上的电枢绕组依定子磁极极性正向或反向串联或并联构成一相;所述第二段转子铁芯由第二段转子内置径向永磁磁极、第二段转子内置径向永磁磁极分磁孔、第二段转子内置径向永磁体、第二段转子内置径向永磁磁极隔磁槽、第二段转子隔磁桥、第二段转子磁轭和第二段转子带键槽轴孔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世清,未经张世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01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