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术中单分支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30993.0 | 申请日: | 201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5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生;孙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06 | 分类号: | A61F2/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术中单 分支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术中用覆膜支架,用于封闭远端夹层血管,并同时重建左侧锁骨下动脉。
背景技术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外科最凶险的疾病之一,以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手术并发症多,治疗效果欠佳著称。特别是复杂型(C型)主动脉夹层病变范围广,往往累及重要的大分支动脉,如无名动脉、颈总动脉、内脏大血管等,易导致患者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灌注不良,甚至引起脑卒中、截瘫、内脏缺血坏死、肢体缺血坏死、休克及死亡等严重后果。内科保守治疗对C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疗效不佳,因此该病一经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
目前常用的手术手段是使用全支架涤纶象鼻血管的手术,该手术适用于绝大多数C型主动脉夹层病变,包括Stanford AC型夹层、Stanford BC型夹层以及介入治疗失败的Stanford B型夹层。
但是,该术式缺点是操作仍复杂,仍需要进行开胸、低体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等操作,创伤和手术不良反应仍偏大。同时,该覆膜支架由覆膜和金属支架组成,金属支架形成一网格结构的中空圆柱体,覆膜包裹在金属支架表面上。治疗时,该覆膜支架压缩植入降主动脉中,然后释放即可。但该覆膜支架存在一些缺点:1 金属丝含量过高,2 覆膜支架整体过于僵硬,3 覆膜过厚,压缩后体积过大,同时可能造成管腔狭窄,4 没有渐细设计,远期会造成降主动脉扩张,甚至新发破口。且术中支架主要依赖Microport Medical Corp生产支架,每枚支架报价超过1万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主动脉术中用覆膜支架,使得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开放条件下置放,易于操作缝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术中单分支支架,其特征在于:作为近端的缝合缘段,缝合缘段与具有良好柔顺性的金属支架相连,在缝合缘段上设有单分支血管旁路,在金属支架外包裹有支架覆膜。
所述支架覆膜为人造血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避免了人工血管和左锁骨下动脉的缝合,因为此处位置较深,缝合困难,缝合后容易漏血,不易补针。本支架使手术过程简化,缩短了整个手术中深低温、停循环的时间,减少体外循环和深低温停循环所致并发症;省去了人工血管与主动脉弓一个分支的吻合,降低了出血的机率,降低了手术的风险。2、支架象鼻血管贴附性好,由于具有自膨胀性,可以使分离的主动脉壁重新贴附。3、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有效地扩大真腔,改善内脏血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术中单分支支架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术中单分支支架,包括作为近段的缝合缘段2,缝合缘段2与具有良好柔顺性的金属支架1相连,在缝合缘段2上设有单分支血管旁路3,在金属支架1外包裹有支架覆膜4,支架覆膜4为薄型人造血管。单分支血管旁路3连接缝合缘段2处为柔韧性结构。
支架近端具有单分支血管旁路3,用于单分支血管远端塞入左锁骨下动脉,避免复杂的缝合。支架近端内部不包含支架成分,用间断缝合加固主动脉壁,消灭假腔,并方便与升主动脉近段吻合。远端覆膜支架具有更好的柔韧性,贴壁性能良好,金属丝均包裹在人工覆膜内部,不对主动脉瘤壁产生较大的压迫。
使用本支架的手术过程为:1、常规游离右腋动脉和头臂血管3大分支;2、建立右腋动脉——右心房体外循环;3、降温同时处理近端主动脉病变;4、降温后通过右腋动脉插管进行选择性脑灌注,在主动脉弓远端置入支架象鼻血管;5、降主动脉近端及剩余二分支吻合;6、恢复温度和灌注;7、与近端主动脉吻合,手术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09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