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甘蔗培土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1370.5 | 申请日: | 201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6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钟玉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玉凤 |
主分类号: | A01C13/00 | 分类号: | A01C13/0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 |
地址: | 545007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蔗 培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耕作机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对甘蔗等成垅种植作物进行培土作业的微型机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微型甘蔗培土机,是在机具后安装旋转犁刀构成,依靠旋转的犁刀将土层刨松,然后依靠犁刀后的刮板将刨松后的泥土向侧边的甘蔗垅上翻堆培土。如“微型培土机”(专利公告号为CN101595781,公告日为2009年12年09日),它具有变速箱和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柴油机采用4~6匹机体小的柴油机作为动力源,并置在机架上面的前端,以及变速箱和两驱动轮的前面;还包括设在所述驱动轮之后,变速箱后端的扇叶形旋犁;设在所述旋犁之后的“人”字形双向犁。这种微型培土机依靠“人”字形双向犁一是将飞起的碎泥挡向两侧的甘蔗垅上,另将落在沟里的泥土翻上甘蔗垅上,这种结构其工作效率低;此外,此类机器一般从发动机到驱动轮和旋转犁刀的动力传递都需要经过一级皮带传动,这种动力传动结构可靠性差,其高速转动部件暴露其外,容易造成人员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供一种甘蔗培土机,这种甘蔗培土机可以解决现有甘蔗培土机工作效率低、可靠性差和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甘蔗培土机,包括有发动机、操纵扶手、行走轮和犁刀转子,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离合器与变速箱的主轴连接,该主轴的一路输出是通过变速切换齿轮组和伞齿轮组与所述行走轮的轴连接;另一路输出是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通过万向连轴器与犁刀转子减速箱的输入轴连接,犁刀转子减速箱通过链条传动装置与所述犁刀转子连接;所述犁刀转子的转向与所述行走轮的转向相反,该犁刀转子位于所述链条传动装置右侧部分的犁刀弯向右侧一方,该犁刀转子位于所述链条传动装置左侧部分的犁刀弯向左侧一方。
作为上述甘蔗培土机技术方案的优先方案:所述离合器装在所述变速箱的开口内,所述链条传动装置装在所述犁刀转子减速箱及与该犁刀转子减速箱固定连接的链条罩壳内。
采用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犁刀转子的转向与所述行走轮的转向相反,可以直接利用犁刀刨土阻力来实现对机器的限速,而不是主要依靠插入地面下的限速杆来限速,这样可以提高机械效率;另一方面,犁刀转子位于所述链条传动装置右侧部分的犁刀弯向右侧一方,该犁刀转子位于所述链条传动装置左侧部分的犁刀弯向左侧一方的结构,可以使犁刀刨出的碎土直接抛向两侧的甘蔗垅上,不需要采用后面刮板结构的犁刀将碎土再次翻向两侧的甘蔗垅上,因此本机工作效率较高;
2、本机的行走动力和机具动力的传动是通过齿轮和链条传动转动,没有采用皮带传动,因此,机械传动的可靠性更高,不容易造成损坏,减小维护工作量和维护成本;
3、本机的机械传动装置中的转动部件除万向联轴器外的部分均包围在变速箱、减速箱和链条罩壳内,因此,高速转动部件的隔离效果好,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甘蔗培土机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甘蔗培土机,它的电路原理与现有的甘蔗培土机结构相同。
图1所示的甘蔗培土机,它的发动机1机体与变速箱2的箱体连接,发动机1的输出轴通过离合器2与变速箱3的主轴连接,离合器2装在所述变速箱3的箱体开口内,操纵扶手8连接在变速箱2的箱体上,变速箱3主轴的一路输出是通过变速切换齿轮组4和伞齿轮组6、13与行走轮5的轴连接,如图3所示;另一路输出是变速箱3的输出轴通过万向连轴器7与犁刀转子减速箱9的输入轴连接,犁刀转子减速箱9通过链条传动装置10与犁刀转子12连接,链条传动装置10装在犁刀转子减速箱9及与该犁刀转子减速箱9固定连接的链条罩壳11内;犁刀转子12的转向与行走轮5的转向相反,犁刀转子12位于链条传动装置10右侧部分的犁刀弯向右侧一方,犁刀转子12位于链条传动装置10左侧部分的犁刀弯向左侧一方,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玉凤,未经钟玉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13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V型双缸发动机进气管
- 下一篇:对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