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噪声空滤器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1659.7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8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邵慧灵;丁勇;杨安志;金吉刚;翟洪军;马旭青;王秋凤;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4 | 分类号: | F02M35/14;F02M3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噪声 滤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空滤器总成。
背景技术
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汽车产业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要制造出高质量、高性能的汽车,除了要考虑整车的安全性能之外,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也是重要的因素,而进气系统是影响上述性能的因素之一,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进气系统的的各项性能。进气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进气系统噪声较高的现象,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影响整车舒适度。减小进气管道的截面积,可以有效来减小噪声,但如此一来便会增加进气系统的阻力,进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及经济性。
中国专利局2009年6月3日公开了名称为一种多腔式降噪空滤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01250731Y。该装置包括空滤器本体和谐振腔室,空滤器本体由上壳体、下壳体和装在它们之间的滤芯构成,上壳体上有出气口,下壳体上有进气口,在下壳体的下部由隔板分割出谐振腔室,谐振腔室与下壳体上部通过通孔或导管连通,进气口开在下壳体上部空间。该装置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降噪效果,但所降噪声的频率范围有限,对一些特定范围的噪音降噪效果不明显,且由于增加了谐振腔室,势必使空滤器的体积变大,影响装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发动机进气系统消声效果差,噪声过高,影响整车舒适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消声频率范围广,大幅度降低进气系统的噪声的空滤器总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噪声空滤器总成,包括进气管、上壳体、滤芯、下壳体和进气软管,进气管与下壳体连接,进气软管与上壳体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与下壳体错位连接,连接处形成一进气通道,下壳体横截面面积与进气通道横截面面积之比为6:1~11:1,进气通道横截面面积与上壳体横截面面积之比为1:10~1:2,下壳体横截面面积大于上壳体横截面面积。上壳体与下壳体错位连接,使进气时空气产生方向变化,增加降噪效果。进气通道与下壳体形成截面的面积差,产生扩张比,进而达到消声效果,上壳体与进气通道同样形成截面的面积差,产生扩张比,进行消声。且由于下壳体横截面面积大于上壳体横截面面积,因此产生的扩张比不同,从而达到对不同频率噪声的消声效果,控制适当的横截面面积之比,能对较大范围内的噪声消声,消声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壳体横截面面积与进气管横截面面积之比为8:1~10:1。进气时,空气从进气管进入下壳体,在进气管与下壳体连接处,由于产生截面面积的变化,形成扩张比,进而实现降噪。控制适当的扩张比可以达到更好的消声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通道横截面面积与下壳体截面面积的比值为1:5~2:5。进气通道与下壳体产生截面差,形成扩张比,进而实现降噪。控制适当的扩张比可以对不同频率的噪声进行消声。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横截面面积与进气通道横截面面积的比值为3:2~3:1。上壳体与进气通道产生截面差,形成扩张比,进而实现降噪。控制适当的扩张比对相对频率的噪声进一步消声。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软管横截面面积与上壳体横截面面积的比值为1:10~3:10。空气在由上壳体进入进气软管时,截面面积突变,控制适当的扩张比,进一步消声。
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空滤器总成进行改进,将上壳体与下壳体错位连接,连接处形成一进气通道,并控制空滤器总成各连接部分的扩张比,实现对不同频率噪声的消声,大幅度降低进气系统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壳体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进气通道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壳体截面示意图。
1、进气管,2、下壳体,3、上壳体,4、进气软管,5、进气通道,6、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16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字后台校准电路
- 下一篇:电子纸及其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