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银行柜员制监控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1842.7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2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蒋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朗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9/00 | 分类号: | G07F19/00;H04N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卢刚 |
地址: | 20007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行 柜员制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控系统,尤其适用于银行内对点钞进行监控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银行柜员制监控系统的普遍推广,临柜人员恐惧出现临柜差错,普遍要求以点钞台面为监控记录聚焦点,来记录点钞的这个过程。如图1所示,银行营业网点安装监控系统通过包括一个摄像机10和一个监控器90,常规的做法是除了将摄像机10对准临柜人员外,同时还将点钞机的外接显示屏放在监控器90的监控录像中。通过这种方式,将临柜人员的操作过程和点钞机的显示结果同时记录在监控录像中。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回放现有监控系统录像,虽然能够观测到营业人员的手工清点钱钞动作,但是具体数字却是判读不明确,而且由于监控视频焦距不准、亮度不合适、低对比度或色彩不标准、逆光拍摄等因素也会造成监控录像不清晰,使柜台内临柜人员的点钞数字不明、柜台外人员面部模糊不清。此外,点钞机的外接显示屏的虽然也记录到画面中,但是数值有时候会无法连续记录下来,给纠纷处理、追寻差异账款造成一定的难度。
基于上述问题,如图2所示,银行柜员制监控系统中普遍应用了点钞机字符叠加器20,但是现有方案中的点钞机字符叠加器20都采用点钞机10外接显示屏接口作为数据采集接口。由于点钞机10的外接显示屏接口标准不统一,不同点钞机10生产厂家的外接显示屏接口从机械形式到电气协议都是各自为政,以至于各品牌间,甚至同品牌不同型号间的外接显示屏也不通用,而点钞机10生产厂家又不轻易开放外显接口的电气特性,所以给点钞机字符叠加器20的设计、生产、推广和安装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银行柜员制监控系统,其可适用于银行内不同型号的外接数据机并提高监控精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一种银行柜员制监控系统,其包括摄像机、外接数据机、信息叠加处理器以及监控器,摄像机连接到信息叠加处理器,且对准银行临柜人员和点钞机的外界显示屏进行拍摄;所述监控系统还包括一个信息采集器,其连接在外接数据机和信息叠加处理器中间,用于将外接数据机的数据信息转换为统一格式和统一通讯协议的数据,并发送给信息叠加处理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息采集器通过RS232接口与外接数据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息采集器通过RS485接口连接到信息叠加处理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息采集器包括一个用于将来自外接数据机的串行数据流转换为适用于RS485通讯数据的串并转换芯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息采集器包括一个用于将串并转换芯片转换后的数据读出的主控制器,以及用于保存转换后数据的内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接数据机是点钞机、或刷卡机或者存折读取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信息采集器,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点钞机、刷卡机或者存折读取机,同时采集不同型号机器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通过信息叠加处理器叠加到监控录像中,通过回放监控录像清晰辨识交易金额、假币等信息,有效提高了监控的精度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银行柜员制监控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另一银行柜员制监控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银行柜员制监控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银行柜员制监控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银行柜员制监控系统,其包括摄像机10、点钞机30、信息采集器50、信息叠加处理器70以及监控器90。摄像机10连接到信息叠加处理器70,且摄像机10仍然对准银行临柜人员和点钞机30的外界显示屏进行拍摄。
信息采集器50包括上设有一个开关,其可以选择不同型号的点钞机,此外其上还设有两个接口:RS232接口及RS485接口。信息采集器50通过RS485接口与信息叠加处理器70连接;通过RS232接口与点钞机3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朗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朗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18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