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丙烯稳态复合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3265.5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5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林云青;张文霖;郝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泰塑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123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 稳态 复合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管材,尤其是一种聚丙烯稳态复合管。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由于聚丙烯管材具有良好的卫生性能,耐热、保温节能,安装方便、连接可靠,原料可回收使用,设备要求简单、生产工艺简便易控制,管道布设随意等一系列优点,聚丙烯管材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聚丙烯管材的品种也越来越多,譬如,EPDM增韧聚丙烯塑料管,POE增韧聚丙烯衬里的铝塑铝塑复合管,聚丙烯给水抗菌管等。但是这些管材都只是针对力学强度、耐热性、膨胀系数及尺寸稳定性、抗菌性等其中的某一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如EPDM增韧聚丙烯塑料管针对韧性低这一缺陷改进的,聚丙烯给水抗菌管式针对管道抗菌性能低而改进的。如果在某些使用环境中,要求聚丙烯管材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抗菌性,现有的聚丙烯管材就不能满足多重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多重使用要求的聚丙烯稳态复合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聚丙烯稳态复合管,包括抗菌层,在抗菌层外设置有弹性层,在弹性层外设置有阻隔层。
进一步的是,由抗菌材料/聚丙烯复合材料形成所述的抗菌层。
进一步的是,由无机超微细粉末/热塑性弹性体/聚丙烯复合材料形成所述的弹性层。
进一步的是,由无机超微细粉末/阻隔材料/聚丙烯复合材料形成所述的阻隔层。
进一步的是,所述抗菌层的厚度为整个管壁厚度的20%~30%,弹性层的厚度为整个管壁厚度的40%~60%,阻隔层的厚度为整个管壁厚度的20%~3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抗菌层、弹性层以及阻隔层构成的聚丙烯稳态复合管在保持聚丙烯管材原有的熔接性、加工性等性能外,提高了耐老化性能、耐低温性能以及抗菌性能,并降低管材的线膨胀系数,改善了管材的尺寸稳定性。另外该聚丙烯稳态复合管可以通过共挤出技术一次直接成型,加工性能好。由抗菌材料/聚丙烯复合材料形成所述的抗菌层,由于抗菌层含有抗菌剂,大大提高了聚丙烯稳态复合管的抗菌性能。由无机超微细粉末/热塑性弹性体/聚丙烯复合材料形成所述的弹性层,由于弹性层内具有热塑性弹性体成分,改善了聚丙烯稳态复合管在低温下力学强度低、脆性高的特性,提高了聚丙烯稳态复合管的力学性能,降低了聚丙烯稳态复合管的脆性。由无机超微细粉末/阻隔材料/聚丙烯复合材料形成所述的阻隔层,由于阻隔层具有阻氧及抗老化成分,从而大大提高了聚丙烯稳态复合管的阻氧及耐老化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聚丙烯稳态复合管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抗菌层1、弹性层2、阻隔层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该聚丙烯稳态复合管,包括抗菌层1,在抗菌层1外设置有弹性层2,在弹性层2外设置有阻隔层3。由抗菌层1、弹性层2以及阻隔层3构成的聚丙烯稳态复合管在保持聚丙烯管材原有的熔接性、加工性等性能外,提高了耐老化性能、耐低温性能以及抗菌性能,并降低管材的线膨胀系数,改善了管材的尺寸稳定性。另外该聚丙烯稳态复合管可以通过共挤出技术一次直接成型,加工性能好。由抗菌材料/聚丙烯复合材料形成所述的抗菌层1,由于抗菌层1含有抗菌剂,大大提高了聚丙烯稳态复合管的抗菌性能。由无机超微细粉末/热塑性弹性体/聚丙烯复合材料形成所述的弹性层2,由于弹性层2内具有热塑性弹性体成分,改善了聚丙烯稳态复合管在低温下力学强度低、脆性高的特性,提高了聚丙烯稳态复合管的力学性能,降低了聚丙烯稳态复合管的脆性。由无机超微细粉末/阻隔材料/聚丙烯复合材料形成所述的阻隔层3,由于阻隔层3具有阻氧及抗老化成分,从而大大提高了聚丙烯稳态复合管的阻氧及耐老化性能。
所述抗菌层1、弹性层2及阻隔层3的厚度比例根据实际需求调节,譬如在某些使用条件下,要求很高的抗菌性能,可以适当加厚抗菌层1的厚度。综合考虑,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下:所述抗菌层1的厚度为整个管壁厚度的20%~30%,弹性层2的厚度为整个管壁厚度的40%~60%,阻隔层3的厚度为整个管壁厚度的2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泰塑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康泰塑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32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