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33429.4 | 申请日: | 201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5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庄培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23/14 | 分类号: | A63B23/14;A63B2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擦 腕力 训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腕力训练球,尤其涉及一种经由转子表面与一平面之间的摩擦力来产生足以使转子运作的腕力训练球。
背景技术
腕力训练球已被广泛地使用于腕力训练的场合。特别是在个人手腕肌肉的训练或复健方面,则腕力训练球具有显着的运动与治疗效果。使用腕力训练球的第一步骤为令转子获得足以启动腕力训练球的最初转速,以让使用者借由手腕的力量操作腕力训练球并且使腕力训练球持续转动,进而达到显着的运动与治疗效果。因此,腕力训练球的启动结构为操作腕力训练球重要的一部分。关于腕力训练球的启动结构的相关技术可参考美国专利第5800311、6186914、D464687号案以及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364383号新型专利案。
由上述的文献可知,无论是以拉绳、齿条或电动的方式来启动腕力训练球,这些拉绳、齿条或电动机构均为独立于腕力训练球的外的启动装置。所以,当使用者遗失这些启动装置时,使用者仅能利用手指拨动现有的腕力训练球中的旋转球体或将现有的腕力训练球中的旋转球体与物体表面摩擦以使旋转球体转动。由于启动腕力训练球需使旋转球体具有足够的动能,当使用者利用上述方式使旋转球体转动时,旋转球体难以具有足够动能以持续转动产生最初的转速而无法启动腕力训练球。
另外,现有的腕力训练球均需使用者以双手启动,无法提供给仅能使用单手的人使用。再者,上述的拉绳、齿条或电动摩擦轮的启动方式均需让使用者精确地对准旋转球体进行操作,是以现有的腕力训练球无法提供给有视觉障碍的人操作使用。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有腕力训练球的操作与应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腕力训练球,借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有腕力训练球的操作与应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容纳空间与一开口,该开口贯穿该壳体以与该容纳空间连通;以及
一转子,以相对于该壳体滑动以及转动的方式配置于该容纳空间中,该转子的部分表面经由该开口突出于该壳体外,且突出于该开口的该转子的表面包括一摩擦部。
上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中,该壳体还具有一环状凹槽,该环状凹槽位于形成该容纳空间的该壳体的壁面上,该转子具有两凸出轴,该两凸出轴分别位于该转子的相对两侧,该两凸出轴以相对于该环状凹槽滑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环状凹槽中,并且每一该凸出轴的高度均小于该环状凹槽的高度,使得该转子能够以该两凸出轴为转轴而相对于该环状凹槽转动。
上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中,该摩擦部包括一对防滑条。
上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中,该摩擦部包括一防滑块阵列。
上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中,该摩擦部覆盖该转子的全部表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容纳空间与一开口,该开口贯穿该壳体以与该容置空间连通;
一外环,以相对于该壳体滑动的方式配置于该容纳空间内;
一转子,以相对于该外环转动的方式枢接该外环,该转子的部分表面经由该开口突出于该壳体外,并且突出于该开口的该转子的表面包括一摩擦部;以及
一弹性结构,该弹性结构的一端固定于该外环,该弹性结构的另一端固定于该转子。
上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中,该壳体还具有一环状凹槽,该环状凹槽位于形成该容纳空间的该壳体的壁面上,该转子具有两凸出轴,该两凸出轴分别位于该转子的相对两侧,且该外环包含一固定部以及两第一穿孔,其中,该两第一穿孔之一配置于该固定部上,该两凸出轴之一与配置于该固定部上的该两第一穿孔之一进行枢接,而另一该凸出轴与另一该第一穿孔进行枢接,该外环的外凸端的厚度小于该环形凹槽的高度,使得该转子能够以该两凸出轴为转轴而相对于该外环转动。
上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中,该摩擦部包括一对防滑条。
上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中,该摩擦部包括一防滑块阵列。
上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中,该摩擦部覆盖该转子的全部表面。
基于上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外环的两端系分别结合弹性结构与具有摩擦部的转子,并且由于突出于开口的转子的表面包括摩擦部,因此使用者能够依序以单手握持腕力训练球的壳体;将摩擦部与物体表面的摩擦以使转子转动进而增加弹性结构的弹力位能;以及将摩擦部自物体表面脱离等步骤,以借由弹性结构的恢复力而使转子具有足以启动腕力训练球的动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宜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34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