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锥形双螺杆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33594.X | 申请日: | 2010-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4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叶仕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市绿岛橡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62 | 分类号: | B29C47/6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林宝堂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锥形 螺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塑料粉体材料挤出造粒生产中的高效锥形双螺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塑料粉体材料挤出造粒采用锥形双螺杆挤出效率不高,塑化分散不合理;而平行双螺杆的配置、日常维护成本过高。两种类型的加工的名义比功率过高在0.22至0.35Kw/(kg/h))之间。就目前广泛使用于加工粉体材料的锥形双螺杆挤出机螺杆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螺杆本体1在螺杆本体上共设有六段螺棱,分别是进料段11、分流段12、压缩段13、扼流段14、排气段15、塑化均化段16,进料段11为双旋高度相同的螺棱,并且压缩段13螺棱的长度不超过所有螺棱段总长度的15%。使用上述螺杆的锥形挤出机主要存在产能不高,塑化分散不合理,导致制品的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产能不高,塑化分散不合理,制品的质量的不足,从而开发一种高效锥形双螺杆。
将加工的名义比功率控制在0.05至0.12Kw/(kg/h)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高效锥形双螺杆,具有进料段、分流段、压缩段、扼流段、排气和塑化均化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段双旋螺棱中的一条螺棱断续设置;分流段、压缩段、扼流段三段保持标准型螺杆的大体结构,减少加工难度,只在细节上作以改动;所述压缩段开有回流槽一;所述排气和塑化均化段按实现功能不同分为排气输送区、密炼区、升压输送区、均化区、保压输送区;所述的排气和塑化均化段中的排气输送区为负压输送,与排气段相比采用多螺旋大导程结构来提高负压输送能力。段中含有密炼区,所述密炼区开有回流槽二,作为再次的增强塑化分散能力,同时有效地使物料均匀地进入升压输送区,与前后区的螺棱连贯,有效地提高了整个螺杆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作为优选,所述断续设置的螺棱的起始处为从螺杆端部向前的第2-8圈螺棱开始到4-12圈螺棱结束。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和塑化均化段,占螺杆有螺棱段总长度的40%-55%,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和塑化均化段的密炼区开有回流槽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论是整个螺杆的输送能力,还是塑化分散的效果来讲都有显著的提高,同时注重功能区的合理分布,提高整个螺杆的强度,优其是争对塑料合成中的特定物料加工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对比螺杆结构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体结构图;
附图3是图2中的进料段螺棱结构图;
附图4是图2中的压缩段回流槽截面结构图;
附图5是图2的排气和塑化均化段中的密炼区截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如图2至图5所示的高效锥形双螺杆,整合为进料段321、分流段322、压缩段323、扼流段324、排气和塑化均化段325五个功能区段,并按功能区具体作用细分了功能区的结构设计。进料段321双旋螺棱的其中一条螺棱间断设置;间断设置的一条螺棱的起始处为端部向前的第2-8圈螺棱开始到4-12圈螺棱结束。分流段322为单螺旋螺棱,主要用于分流来自进料段的物料使其顺利进入压缩段323。分流段322、压缩段323与扼流段324形成压缩比为1:1.2-1.5;长度为整个有螺棱段总长度的10%-15%,控制塑化分散功能;压缩段323开有回流槽一3231;排气和塑化均化段325为有螺棱段总长度的40%-55%;排气和塑化均化段325按实现功能不同分为负压输送区3251、密炼区3252、升压输送区3253、均化区3254、保压输送区3255;其中的密炼区3252开有回流槽二32521,作为再次的增强塑化分散能力,同时有效地使物料均匀地进入升压输送区3253,与前后区的螺棱连贯,有效地提高了整个螺杆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市绿岛橡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余姚市绿岛橡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35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