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力发电机主轴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34054.3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8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树梁;于良峰;赵磊;崔东明;张海华;吴德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11/00 | 分类号: | F03D11/00;F16C35/1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2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力发电机 主轴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主轴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目前普通兆瓦级风机在国内迅速发展,传动链形式各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风机的传动链结构形式主要分为直驱型、半直驱型和双馈型,其中双馈机型占了市场总数量的80%以上,为市场主导机型。在目前市场的双馈机型中,多数风机的主轴支撑形式为单轴承支撑,此结构把风机风轮产生的交变载荷直接传到增速箱上,对增速箱的冲击极大,极易损伤增速箱前端轴承,对增速箱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部分风机采用双轴承形式,但均采用两个独立轴承座结构形式,安装调整难度大,由于轴承选用调心滚子轴承,并不能完全阻断风轮交变载荷对增速箱的冲击。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主轴支撑装置,它减小了风力发电设备传动链系统在风轮交变载荷下对增速箱冲击造成的损害,延长增速箱的使用寿命,提高机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风力发电机主轴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在底架上的轴承座和设置在轴承座内的轴承,主轴穿过轴承,所述轴承包括设置在轴承座内前端的双列圆柱轴承和设置在轴承座内后端的双列圆锥轴承。
上述双列圆柱轴承通过轴承端盖固定,双列圆锥轴承通过轴端压盖固定。
为了减小磨损,轴承座内壁与主轴之间设置有隔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双列圆柱轴承3可以在轴向滑移,允许轴向小范围运动,主要承受风轮对主轴的径向载荷;同时双列圆锥轴承5通过预紧定位,既可以承受风轮对主轴的径向载荷,也可以承受风轮对主轴的轴向载荷。因此减小了风力发电设备传动链系统在风轮交变载荷下对增速箱冲击造成的损害,延长增速箱的使用寿命,提高机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轴,2、轴承座,3、双列圆柱轴承,4、隔套,5、双列圆锥轴承,6、轴端压盖,7、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风力发电机主轴支撑装置,包括轴承座2、双列圆柱轴承3、双列圆锥轴承5、隔套4、轴承端盖和轴端压盖6。轴承座2固定在设备的底架上,双列圆柱轴承3设置在轴承座2内前端,并用轴承端盖固定,双列圆锥轴承5设置在轴承座2内后端,并用轴端压盖6固定。主轴1穿过双列圆柱轴承3和双列圆锥轴承5,轴承座2内壁与主轴1之间套有隔套4,可以起到减小磨损的作用。
装配好的轴承与轴承座2组成部件与增速箱进行连接,形成风机的传动链结构。传动链结构前端的双列圆柱轴承3可以在轴向滑移,允许轴向小范围运动,主要承受风轮对主轴1的径向载荷;传动链结构后端的双列圆锥轴承5通过预紧定位,既可以承受风轮对主轴1的径向载荷,也可以承受风轮对主轴1的轴向载荷。因此前端输入的冲击载荷被完全隔断,由轴承座2输入到设备的底架中,而不是向后传递到增速箱中,起到保护增速箱的作用。双列圆柱轴承3和双列圆锥轴承5封装在同一个刚性轴承座2内,可很好的阻断风轮的交变冲击载荷,很好的保护后端的增速箱免受损伤,提高的增速箱的使用寿命。
其装配过程为:先将隔套4装入轴承座2中,再将双列圆柱轴承3装入轴承座2前端,用轴承端盖固定;然后将双列圆锥轴承5装入轴承座2后端,用轴端压盖6固定,后将主轴1装入构件中,最后用锁紧螺母7进行紧固。轴承座2通过高强度螺栓与设备的底架相连接。
上述实施例所述是用以具体说明本专利,文中虽通过特定的术语进行说明,但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熟悉此技术领域的人士可在了解本专利的精神与原则后对其进行变更或修改而达到等效目的,而此等效变更和修改,皆应涵盖于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范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40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