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网控传输科学分析仪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5002.8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5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家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家良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G08C17/02;H04L29/08;H04W84/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黄明哲 |
地址: | 211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科学 分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析仪,用于化学成分分析,具体为一种网控传输科学分析仪。
背景技术
在化学成分分析仪器技术领域,传统的分析仪器都是独立工作,每台仪器都设有单独的控制系统、显示装置,当更换分析仪器使用时,对应需要更换控制系统和显示装置,各种装置不仅占用大量空间,操作人员也需要在现场操作,当分析仪器在不同地点,操作人员往往需要在多个地点奔波,或需要多个人员配合来进行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科学分析仪器各自独立工作,关联性不强,影响仪器的工作效率和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网控传输科学分析仪,包括多个分析装置、远程显示装置、远程控制装置和无线主站,所有分析装置、远程显示装置和远程控制装置分别设有无线通讯模块,分析装置和远程显示装置通过超短波数传电台无线连接,远程控制装置连接至无线网络WIFI,超短波数传电台和无线网络WIFI通过无线主站连接。
进一步的,网控传输科学分析仪还设有输入输出设备,包括电子天平和打印机,输入输出设备通过超短波数传电台连接分析装置。
本实用新型分析装置包括测控系统和分析设备,分析设备连接测控系统,测控系统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远程控制装置连接。
远程显示装置为显示屏;远程控制装置包括电脑、智能手机、手持式PDA。
本实用新型将各种分析仪器整合,将各个分析装置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一起,集中通过远程显示装置显示,并由远程控制装置集中控制,远程控制装置通过软件实现对不同分析装置的控制,相比传统的分析仪器节省了重复的控制装置和显示装置部分的硬件。本实用新型综合采用工业界最新的技术成果,包括多处理并行测量控制技术、无线和有线通讯技术、手持触摸显示技术、远程显示控制技术、分布式软件控制技术等,构建成新型的测量仪器,操作人员只要在有无线网络的场合,即可通过一个控制端对各种分析仪器分别控制,按照需要显示分析结果,提高了分析仪器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针对各种化学成分分析的多个分析装置、远程显示装置、远程控制装置和无线主站,所有分析装置、远程显示装置和远程控制装置分别设有无线通讯模块,分析装置和远程显示装置通过超短波数传电台无线连接,远程控制装置连接至无线网络WIFI,超短波数传电台和无线网络WIFI通过无线主站连接。网控传输科学分析仪还设有输入输出设备,包括电子天平和打印机,输入输出设备通过超短波数传电台连接分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线移动操作界面
本实用新型的分析装置除了本身设置几个工作指示灯外,没有其它操作界面,在分析装置上看不到数值显示和控制按钮,这部分功能由远程显示装置和远程控制装置完成,由软件化的通用无线移动界面所代替,简化了分析仪的设计,并减少仪器本身的故障点数量,易于生产和维护。
2、完整的测量和控制系统
和独立的分析仪器一样,本实用新型网控传输科学分析仪具有完整的测量和控制系统,对于每种仪器设备来说,这是个性化的东西,正是这些系统的差别,才导致了分析仪器种类的多样性。远程控制系统包括电脑、智能手机、手持式PDA等设备,使用嵌入式的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SP系统,控制不同的器件,如阀门、电机、传感器等,通过AD转换,达到分析化学成分的目的。
3、集成网络通信接口
本实用新型与独立的分析仪器最显著的差别在于各个装置都集成有网络通信接口。本实用新型能采用的接口有10/100Mbps以太网络接口,11/56Mbps无线以太网接口,蓝牙通讯接口。在网络通信时,采用TCP/IP通信协议。
4、远程显示和控制
由于采用了网络技术和分布式软件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显示,并能对分析仪器进行远程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指标包括以下:
1、产品遵循的网络协议为:
IEEE 802.3以太网通信协议;
IEEE 802.11a/b/g 无线以太网通信协议;
IEEE 802.15蓝牙通信通信协议;
IETF RFC 768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IETF RFC 793 TCP传输控制协议;
2、操作、控制、测量、传输时间延时:
操作控制命令传输延时:少于10毫秒;
测量数据显示延时:少于50毫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家良,未经孙家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50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防止引锭杆坠落的智能装置
- 下一篇:垂直分型生产线凸轮轴铸造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