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书法专用模板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5207.6 | 申请日: | 2010-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4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恩 |
主分类号: | B43L13/20 | 分类号: | B43L13/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红 |
地址: | 300451 天津市塘***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书法 专用 模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板,尤其涉及一种书法专用模板。
背景技术
专业书法工作者和书法爱好者,包括书法大家在书法作品创作之前均需在宣纸上叠格或打上线格。在宣纸上叠格或打线格非常浪费时间。尤其是书写像金刚经、兰亭序等著名传统著作时,需要在一张宣纸上打上上千个小格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若是叠格,纸越叠越厚,导致格的大小不一致。若是在长卷上进行书法创作,叠格更是困难。上述书法创作前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看似简单,但是给专业书法工作者,书法爱好者及书法大家造成一定困难,影响书法家的创作灵感。书法界亟待开发一种免去书法创作前在宣纸上叠格或打格的专用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书法专用模板,可以帮助书法家,专业书法工作者和书法爱好者在书法创作之前免去叠纸或打线格之劳,为书法爱好者节省了宝贵时间。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书法专用模板,其特征是:主要由压纸主板体和镂空书写格槽构成,所述压纸主板体内均布有若干个镂空书写格槽。
所述压纸主板体由纸板或塑料板制成,其厚度为0.5-1.5mm。
所述镂空书写格槽之间设有间肋。
有益效果:可以帮助书法家,专业书法工作者和书法爱好者在书法创作之前免去叠纸或打线格之的麻烦,为书法爱好者节省了宝贵时间。 适用于书法爱好者进行正书、楷书的创作,尤其是长卷或多字诗词等文学作品的书法创作其优点更为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书法专用模板,主要由压纸主板体1和镂空书写格槽2构成,所述压纸主板体内均布有若干个镂空书写格槽。所述压纸主板体由纸板或塑料板制成,其厚度为0.5-1.5mm。所述镂空书写格槽之间设有间肋3。
使用时,在案上将宣纸铺平,将书法专用模板放到纸上,即可进行书法创作。制作的书法专用模板可以根据不同的书法风格及特点,制成各种规格的模板。如:六尺横幅:竖格为七个、横格为八个,镂空书写格槽尺寸为13.5cm×13.5cm,竖横间肋为0.5-1.0cm;八尺横幅:竖格为七个、横格为八个,镂空书写格槽尺寸为9.5cm×9.5cm,竖横间肋为0.5-1.0cm;3.5cmDE 斗方:竖格、横格均为八个,竖横间肋为0.7cm;四屏竖挑:镂空书写格槽尺寸为3cm×7.6cm,竖横间肋为10cm;1×4尺横幅:4.5cm×4.5cm。竖格5个,横格6个为宜,(间肋为0.5cm);1×4尺4字横幅:22cm×22cm,横向4个格,间肋为1.0cm(横肋);2×4尺中堂(154个字)以9.0cm×9.0cm间肋为10cm,竖肋1.5,竖向7格,横8格为宜;2×8尺半截:6.0cm×7.5cm,竖向7个格,横向8个格为宜,间肋0.5cm;32~37cm横面长卷,其格以5.5cm×5.5cm(正方形)间肋0.5cm,竖向5个格,横向6个格为宜。①21cm×21cm(正方)间肋:0.8cm。②竖挑4.5cm×4.3cm,横肋:0. 3cm,竖肋为0.7cm。③小手卷长格:2cm×2cm(正方),间肋为0.3cm。④长卷:3.6cm×3.6cm。竖格5个,横格若干。⑤长卷手卷:2.8cm×3.5cm,间肋为0.5cm。⑥长卷手卷:42cm×3.5cm,间肋为0.5cm。⑦斗方:58cm×9cm,间肋为1.0cm(24言)。⑧2×4尺,23cm×23cm(四字格),间肋为5cm。⑨3.0cm×3.0cm,间肋为0.02cm,竖格9个,横格10个(适用于金刚经、道德经、弟子规等经书体)。⑩4.0cm×4.0cm,间肋为0.4cm。竖格5个,横格10个(适用各种长卷)。⑾6.5cm×6cm,间肋为0.4cm,竖格4个,横格6个(适用于灵飞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恩,未经张家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52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伺服清分传动系统
- 下一篇: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