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组件背板的双面电晕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5216.5 | 申请日: | 2010-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6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钧;张云云;郭小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嵊州市新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9/10 | 分类号: | B29C59/10;H01L31/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林宝堂 |
地址: | 312452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件 背板 双面 电晕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背板的双面电晕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一次性完成基材薄膜内、外表面的电晕处理的双面电晕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结构一般包括:高铁钢化玻璃、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胶膜(简称EVA胶膜)、电池片、EVA胶膜、背板。背板处于光伏组件的最底层,一面与EVA胶膜粘接,另一面与空气直接接触,起着保护光伏组件的作用,并且接线盒通过硅胶固定在此面上。对背板的要求,一方面是与EVA胶膜、硅胶要有足够的粘接强度,另一方面,背板必须有优良的耐候性、电气绝缘性、对水汽的阻隔性。背板的这些性能,是通过基材(主要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和附着于基材上的功能层来实现的。目前背板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层间复合技术和功能层涂覆技术,层间复合技术工艺较为复杂,原料需要进口,制作成本较高;而功能层涂覆技术具有取材方便、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得以普遍应用,但由于氟材料的表面自由能很低,通常只有18-26达因,这使得氟材料几乎不能粘附于所有的材料的表面,因此现在使用的功能层涂覆技术存在二方面的问题:一是氟材料与PET膜之间的粘接强度过小,二是氟材料与硅胶的粘接力也难以符合要求。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晕处理装置(CN15492985A),它是通过将一高压电路系统设置在电源与正电极板之间,而该高压电路系统运用中点接地另设一负电极板,运用正电极与负电极板之间的稠密丝状电弧(跳动电子)产生较大范围的电晕放电。此结构一次操作只能完成基材薄膜的单面电晕处理,因此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可一次性完成基材薄膜内、外表面的电晕处理,从而提高基材薄膜内、外表面涂层或胶层粘接力的光伏组件背板的双面电晕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晕处理装置只能对基材薄膜进行单面电晕处理,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光伏组件背板的双面电晕处理装置,包括沿水平轴旋转的第一转动辊,在所述第一转动辊的径向外缘面侧平行设有指向第一转动辊中心的第一刀排,所述第一刀排和第一转动辊分别与第一升压变压器的正、负输出电极相连,在所述第一转动辊的一侧设有与其平行的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二转动辊与第一转动辊的转动方向相反,在所述第二转动辊的径向外缘面侧平行设有指向第二转动辊中心的第二刀排,所述第二刀排和第二转动辊分别与第二升压变压器的正、负输出电极相连。通过在第一转动辊及第一转动辊外缘面侧与第一升压变压器相连的第一刀排,即可通过将基材薄膜搭挂在第一转动辊的径向外缘面上,且使基材薄膜位于第一刀排与第一转动辊之间,第一刀排与第一升压变压器连通后产生高频高压电,在高压、高频电火花的冲击条件下,第一刀排与第一转动辊之间的空气发生电离并产生各种极性基团,极性基团与基材薄膜的表面发生接枝反应,并使其表面由非极性变成极性表面,同时空气电离后产生的各种等离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加速冲击处理基材薄膜,这些等离子粒子的能量一般为几电子伏特至几十电子伏特,与基材薄膜分子的化学键能相接近,因此能诱发基材薄膜表面分子的化学键断裂后降解,形成小沟槽状凸凹不平,从而增大表面粗糙度,大大提高了基材薄膜的表面自由能,明显改善其润湿性和附着性,从而通过第一刀排及与第一刀排相连的第一升压变压器完成基材薄膜上表面的电晕处理;通过在第一转动辊的一侧平行的设置第二转动辊,且第二转动辊的转动方向与第一转动辊的转动方向相反,在基材薄膜自第一转动辊上导出后延伸至第二转动辊的另一侧导入,即使基材薄膜顺应第二转辊的转动方向搭挂在第二转动辊的径向外缘面上导出,此时与第一转动辊接触的基材薄膜下表面在导入至第二转动辊时下表面向外,同时使导入第二转动辊基材薄膜位于第二刀排与第二转动辊之间,第二刀排与第二升压变压器连通后产生高频高压电,完成基材薄膜下表面的电晕处理,一次性完成基材薄膜上、下表面的电晕处理,生产效率高,只增设一个转动辊及与其配合使用的刀排及升压变压器,结构简单,提高了基材薄膜内、外表面涂层或胶层粘接力,延长了背板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刀排设于第一转动辊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刀排设于第二转动辊的正下方。当第一刀排位于第一转动辊的正上方,第二刀排位于第二转动辊的正下方时,基材薄膜即可在第一转动辊上方完成上表面电晕处理后直接向下导入第二转动辊,并在第二转动辊的下方完成下表面电晕处理,缩小基材薄膜在两个转动辊间的运行距离,基材薄膜受力小,避免基材薄膜破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嵊州市新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嵊州市新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52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