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发动机油耗仪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5486.6 | 申请日: | 2010-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8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辉;邓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剑辉 |
主分类号: | G01F9/00 | 分类号: | G01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发动机 油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油耗仪。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柴油发动机油耗仪,一般集成度低,功能单一,本身不具备发动机回油、回油冷却装置、油耗仪供油泵、油温传感器等设备,在使用传统油耗仪对发动机进行油耗测试时,需要购置并连接这些设备,并要求为油耗仪供油的油箱位置须高于称重油杯,方能正常供油,这些缺陷不仅提高了检测成本,而且影响检测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柴油发动机油耗仪,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油耗仪电气箱、燃油滤清器、供油泵、电磁阀、称重油杯、拉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热交换器、排气口、自力温控阀、工控机接口、油箱接口、接柴油发动机进油口、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入口,其特征在于油耗仪电气箱内设置有燃油滤清器、供油泵、电磁阀、称重油杯、拉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热交换器、排气口、自力温控阀,油耗仪电气箱外侧设置有工控机接口、油箱接口、接柴油发动机进油口、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入口,称重油杯通过拉杆与拉压传感器下端相连接,拉压传感器上端与油耗仪电气箱上端中间位置相连接,称重油杯进油口与电磁阀相连接,供油泵与电磁阀相连接,燃油滤清器与供油泵相连接,油箱接口与燃油滤清器相连接,油箱接口外接油箱,称重油杯出油口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柴油发动机进油口与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通过热交换器与称重油杯相连接,称重油杯上端设置有排气口,冷却水出口与热交换器相连接,热交换器通过自力温控阀与冷却水入口相连接,供油泵、电磁阀、温度传感器和拉压传感器通过电缆与工控机接口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具有油耗测量、发动机供油、回油、回油冷却、排气并通过供油泵为自身供油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油耗仪电气箱1、燃油滤清器2、供油泵3、电磁阀4、称重油杯5、拉压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8、热交换器9、排气口10、自力温控阀11、工控机接口12、油箱接口13、接柴油发动机进油口14、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15、冷却水出口16、冷却水入口17。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具体的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油耗仪电气箱1、燃油滤清器2、供油泵3、电磁阀4、称重油杯5、拉压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8、热交换器9、排气口10、自力温控阀11、工控机接口12、油箱接口13、接柴油发动机进油口14、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15、冷却水出口16、冷却水入口17,其特征在于油耗仪电气箱1内设置有燃油滤清器2、供油泵3、电磁阀4、称重油杯5、拉压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8、热交换器9、排气口10、自力温控阀11,油耗仪电气箱1外侧设置有工控机接口12、油箱接口13、接柴油发动机进油口14、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15、冷却水出口16、冷却水入口17,称重油杯5通过拉杆与拉压传感器6下端相连接,拉压传感器6上端与油耗仪电气箱1上端中间位置相连接,称重油杯5进油口与电磁阀4相连接,供油泵3与电磁阀4相连接,燃油滤清器2与供油泵3相连接,油箱接口13与燃油滤清器2相连接,油箱接口13外接油箱,称重油杯5出油口与温度传感器7相连接,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8与温度传感器7相连接,柴油发动机进油口14与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8相连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15通过热交换器9与称重油杯5相连接,称重油杯5上端设置有排气口10,冷却水出口16与热交换器9相连接,热交换器9通过自力温控阀11与冷却水入口17相连接,供油泵3、电磁阀4、温度传感器7和拉压传感器6通过电缆与工控机接口12相连接。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剑辉,未经陈剑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54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