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监测集渣坑内渣石堆积量的地磅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36259.5 | 申请日: | 201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8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崔何亮;王玉洁;郑晓红;刘贝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G3/00 | 分类号: | G01G3/00;G01G19/4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监测 集渣坑内渣 石堆 地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水隧洞内集渣坑(或称集石坑)堆渣量的监测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监测集渣坑内渣石堆积量的地磅,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
背景技术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长距离引水隧洞,在地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常采用不衬砌或喷锚作为永久支护形式;但在其长期运行中,由于受内外水压力的作用以及隧洞进口上游水位频繁变化的不利影响,围岩中存留的松动岩块、喷混凝土层的剥落碎块以及隧洞充水后新发生的岩爆所弹出的岩块等均会落在隧道底板上,其中水流冲不动的较大石块会留在原处,仅增加一些局部水流阻力,而被水流冲动的石块则有可能顺水流而下,进入水轮机内造成破坏事故。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常在引水隧洞末端和中间适当位置设置集渣坑,以拦截渣石。
在集渣坑的运行过程中,当坑内被渣石填满后,从上游翻滚下来的石块等将直接进入水轮机内,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造成安全事故;而当坑内渣石未集至设定要求时就进行停机清渣,则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影响电厂经济效益的发挥。因此,为有效评估集渣坑的运行状态,监测和预报坑内渣石的堆积量,有必要在坑内安装测报装置。
经查询文献资料,国外尚无在不衬砌隧洞的集渣坑中设置地磅型渣石监测装置的先例以及相关试验研究数据;国内可供参考的集渣坑测报工程案例也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渔子溪电站,采用的是钢筋计对集渣进行测重,考虑到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尚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集渣坑内渣石堆积量的监测方法还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引水隧洞的工程特点以及洞内水流、渣石的运动性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可靠的用于监测集渣坑内渣石堆积量的地磅,通过测量出的弹簧压缩量以及坑内渣石的浮容重,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坑内渣石的堆积高度,以达到合理安排停机清理时间,确保机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监测集渣坑内渣石堆积量的地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钢制承压板,其下方对称布置一组支撑用弹簧,每个弹簧旁各对应设置一个用于测量弹簧变形量的位移计,相对应的弹簧和位移计外套有防水波纹管。
所述承压板四周浇注与之相匹配的混凝土保护体。
所述承压板为正方形,其边长为1m、厚度为10mm。
所述弹簧有四个,分别布设于距离承压板四边200mm的四个边角处,弹簧自然状态下长为30cm。
所述混凝土保护体采用C25混凝土浇注,其壁厚20cm,高30cm,混凝土保护体内壁与承压板四边的间隔为2cm,并在该间隔处设置挡石纱网,以防细小的砂石从该间隔处进入承压板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弹簧支撑承压板,并利用位移计来测量弹簧的变形量,由胡克定律计算得到板上渣石重量,并依据渣石的浮容重估算其堆积高度,从而对集渣坑内的渣石量进行准确、可靠、方便、快捷的监测,可在集渣坑内渣石堆积至设定要求时,及时安排停机清理,从而确保了机组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面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挡石纱网细部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中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边长为1m,厚度为10mm的正方形钢制承压板1,其下方布置四根支撑用弹簧2(自然状态下长度为30cm),分别布设于距离承压板1四边200mm的四个边角处,每个弹簧2旁各对应设置一个用于测量弹簧2变形量的位移计3,相对应的弹簧2和位移计3外套有防水波纹管4,所述承压板1四周浇注与之相匹配的混凝土保护体5,本例中,所述混凝土保护体5采用C25混凝土浇注,其壁厚20cm,高30cm,使得承压板1底面始终不高出混凝土保护体5,混凝土保护体5内壁与承压板1四边的间隔为2cm,并在该间隔处设置如图4所示的挡石纱网6,其栅距为30mm,以防细小的砂石进入承压板1下方,影响地磅的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62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存储和取回图像数据的技术
- 下一篇:便携式电子水位水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