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通道可控阀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7197.X | 申请日: | 201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7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峰;杨方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K11/085 | 分类号: | F16K11/0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可控 阀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装置,具体地讲,是一种多通道可控阀门,用于实验中气流或液滴的控制,属于材料工程与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中,从事材料制备或提取时,常需要对多组分不同相的混合溶液在搅拌的状态下,进行抽真空挥发某一组分,实现组分相的分离。然而,目前没有这种操作的控制阀门,另外,在实验室中,从事材料制备或混合合成时,也需要一种能控制流量的控制阀。因此,需要有一种结构简单,体型小巧,.既能满足稳定真空度控制操作要求,又能满足能流量控制操作要求的控制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道可控阀门,既能满足稳定真空度控制操作要求,又能满足能流量控制操作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通道可控阀门,由阀门外壳体、阀芯、支管体组成,其特征在于:阀门外壳体呈圆柱状,下部与支管体相联结为一整体,其内部是与之精密配合的圆柱形的阀芯;支管体内部中心有贯通的支管;在阀门外壳体上部有一排匀布、按孔径大小排列的阀门外壳体毛细管;阀芯一侧有圆盘形的旋钮可转动阀芯,阀芯内部是空心的圆柱形阀芯腔,阀芯腔上沿360°分布有阀芯毛细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阀芯腔与支管口的对应部位有一圈阀芯腔凹槽,保证扭动旋钮旋转阀芯时,阀芯腔与支管始终联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阀芯毛细管,其管径尺寸一致,且Φ阀芯毛细管≥Φ阀门外壳体毛细管;或者,阀芯毛细管管径尺寸不一致,阀芯毛细管与对应的各个阀门外壳体毛细管相等,即Φn阀芯毛细管=Φn 阀门外壳体毛细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阀芯毛细管是沿着阀芯腔圆柱体的轴向长度和径向360°同时分布,扭动旋钮旋转阀芯到一定角度时,有且只有一个阀门外壳体毛细管通过阀芯毛细管与阀芯腔联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阀门外壳体毛细管,其内径尺寸为25~1000μm,数量≥5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将本实用新型的支管体与支管锥形瓶(抽滤瓶)密闭连接,支管锥形瓶支管连接真空泵的抽气管,开动真空泵,根据真空表指示,通过扭动旋钮控制不同孔径的毛细管联通,使支管锥形瓶内的真空度长时间地保持在一定的数值上,满足长时间地真空度恒定,并可以控制真空度的不同数值要求。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阀门外壳体毛细管与需加的液体物质相连,通过扭动旋钮控制不同孔径的毛细管联通,使支管流出的液体流量得到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阀门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操作简单,一阀多用,既能满足流量控制操作要求,又能调控气流来控制容器内的真空度,非常适合在实验室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右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门外壳体;2.阀芯腔;3.阀门外壳体毛细管;4.阀芯毛细管;5.阀芯;6.旋钮;7.支管体;8.支管;9.阀芯腔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参见图1~2,一种多通道可控阀门,由阀门外壳体1、阀芯5、支管体7组成,其特征在于:阀门外壳体1呈圆柱状,下部与支管体7相联结为一整体,其内部是与之精密配合的圆柱形的阀芯5;支管体7内部中心有贯通的支管8;在阀门外壳体1上部有一排匀布、按孔径大小排列的阀门外壳体毛细管3;阀芯5一侧有圆盘形的旋钮6可转动阀芯5,阀芯5内部是空心的圆柱形阀芯腔2,阀芯腔2上沿360°分布有阀芯毛细管4。阀芯腔2与支管8口的对应部位有一圈阀芯腔凹槽9,保证扭动旋钮6旋转阀芯5时,阀芯腔2与支管8始终联通。.阀芯毛细管4,其管径尺寸一致,且Φ阀芯毛细管≥Φ阀门外壳体毛细管;或者,阀芯毛细管4管径尺寸不一致,阀芯毛细管4与对应的各个阀门外壳体毛细管3相等,即Φn阀芯毛细管=Φn阀门外壳体毛细管;阀芯毛细管4是沿着阀芯腔2圆柱体的轴向长度和径向360°同时分布,扭动旋钮6旋转阀芯5到一定角度时,有且只有一个阀门外壳体毛细管3通过阀芯毛细管4与阀芯腔2联通。所述阀门外壳体毛细管3,其内径尺寸为25~1000μm,数量≥5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未经重庆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71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