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仿生式减压燃脂调整型胸衣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37681.2 | 申请日: | 201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2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颜宏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宁市仙宜岱时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C1/06 | 分类号: | A41C1/06;A41C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32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 减压 调整 胸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保健型女性内衣。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胸衣结构基本有:1、多层硬质布片迭贴而成;2、由前、后织物,中间夹带硅胶材料迭贴而成;3、由前、后织物,中间夹带海绵层材料迭贴而成;4、罩杯外围层带有隐蔽型钢圈。这些结构虽然都力图体现女士胸部的曲线美,但都不同程度地对胸部的透气性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隐蔽型钢圈对人体压迫过于强烈刺激人体胸部下方淋巴结而导致各种乳房疾病的发生。在外界温度急剧变化时,现有胸衣结构未能吸收和放出热量,以缓解人体上胸因环境温度剧变而受到的过度刺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胸衣透气性及温度调节性能差的缺陷,设计出一种胸衣结构,穿着舒适无压迫感,且该胸衣能在外界温度急剧变化时,能吸收和放出热量,以缓解人体上胸因环境温度剧变而受到的过度刺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仿生式减压燃脂调整型胸衣,肩带与罩杯之间连接有承托层;所述罩杯的下端连接有前腹位下比;所述后比末瑞与圈扣相连接。与众不同的是:所述罩杯内层设置有减压垫;比位为热灸纤维材料的软质燃脂网状布。所述前腹位下比的材料采用热灸纤维材料的硬质燃脂网状布。所述减压垫的材料采用吸湿排汗纤维,所述承托层的材料采用高弹网布。所述腋下网布中间设置有双层胶骨,两罩杯之间的鸡心内层材料采用无弹定型纱,后比材料采用高弹网布,肩带采用中弹阔肩带。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仿生式减压燃脂调整型胸衣,对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短胸衣与文胸相结合,除了一般文胸的承托乳腺组织的功能以外,还具备整形内衣的收纳胃腩部位脂肪,防止脂肪向腋下,背部等方向流动,引发体型畸变。影响女性身材的美观。
2、内置吸湿排汗纤维加压垫,减少U型钢圈对乳腺和胸大肌的压迫,对呼吸、穿着舒适感有进一步的提升。并且吸湿排汗,不会引起闷热感。腋下网布为燃脂网状布料,由热灸纤维制造而成。有效消耗腋下附乳位多余脂肪。
3、具有轻度及重度两种不同调整程度的比位。不同体型的人群可以选择不同力度,不同宽度的调整型比位,以起到有效的局部调整体型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仿生式减压燃脂调整型胸衣内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仿生式减压燃脂调整型胸衣外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重度比位的仿生式减压燃脂调整型胸衣结构示意图。
图4是穿着本实用新型胸衣的人体正面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的意义:1-承托层、2-腋下网布、3-肩带、4-圈扣、5-后比、6-比位、7-减压垫、8-下比前腹位、9-中线支撑硬骨、10-鸡心、11-罩杯、12-双层胶骨、15-大度调节圈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一种仿生式减压燃脂调整型胸衣,肩带3与罩杯11之间连接有承托层1;所述罩杯11的下端连接有前腹位下比8;所述后比5末瑞与圈扣相连接。与众不同的是:所述罩杯内层设置有减压垫7;比位6为热灸纤维材料的软质燃脂网状布。所述前腹位下比8的主要材料是热灸纤维材料的硬质燃脂网状布,双层结构,一层是跟无弹定型纱连在一起的,另一层就是前面单独的结构,底部是由人字车车在一起的。所述减压垫7的材料是吸湿排汗纤维,所述承托层1的材料是高弹网布。所述腋下网布2中间设置有双层胶骨12,所述罩杯11可采用5/8杯夹碗,两罩杯11之间的鸡心10内层材料为无弹定型纱,后比5材料为高弹网布,肩带3采用中弹阔肩带。
本实用新型仿生式减压燃脂调整型胸衣具有轻度及重度两种不同调整程度的比位。图1及图2所述实施例就是轻度比位的仿生式减压燃脂调整型胸衣。所述后比5末瑞与四度调节圈扣4相连接。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重度比位的仿生式减压燃脂调整型胸衣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该胸衣的后比5、比位6及前腹位下比8的高度都比较高,称之重度比位。该胸衣的后比5末瑞与大度调节圈扣15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宁市仙宜岱时装有限公司,未经普宁市仙宜岱时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76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