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调管路胶管铆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38070.X | 申请日: | 201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0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潘燕忠;王游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空调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3/20 | 分类号: | F16L3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李浩东 |
地址: | 20120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管路 胶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管路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空调管路胶管铆合结构,特别涉及其机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各个汽车空调生产厂商都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改进铝套铆合和胶管铆合工艺,须知现行的工艺有诸多弊端,如:①在铝套铆合时容易产生铆合不紧的现象,铝套产生松动,影响产品质量;②直线段较短的管子在铝套铆合时容易被模具碰伤,影响产品质量;③在胶管铆合时胶管难以插到底,会造成铆压不紧,胶管容易拔出的现象,影响产品质量。
由于上述技术的缺陷,故仍然需要对现有空调管路胶管铆合结构和铆合工艺进行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管路胶管铆合结构,其铝管端部分布有截面近似三角形的环形滚齿,具有导向效果,在铝套两次铆合和滚槽后能对内部的胶管起到很好的定位锁紧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管路胶管铆合结构,它主要包括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管端部外壁设有均匀平行分布的环形滚齿,铝管端部外套接有铝套,铝套一端与铝管外壁形成环状铆合面,铝管外壁与铝套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故铝套和铝管套接体相对于环状铆合面的另一端形成环形开口,胶管从环形开口处插入间隙内,且胶管的端部抵住环状铆合面的内侧,铝套处设有环状滚槽,环状滚槽的槽底抵住间隙内的胶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管路胶管铆合结构,通过对加工工艺的改进能够在胶管铆合过程中提高了滚齿和胶管铆合的效率,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节约成本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减少加工难度;降低成本;提高胶管与管路的牢固性。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空调管路胶管铆合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包括铝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管1端部外壁设有均匀平行分布的环形滚齿2,铝管1端部外套接有铝套3,铝套3一端与铝管1外壁形成环状铆合面4,铝管1外壁与铝套3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故铝套3和铝管1套接体相对于环状铆合面4的另一端形成环形开口,胶管5从环形开口处插入间隙内,且胶管5的端部抵住环状铆合面4的内侧,铝套3处设有环状滚槽6,环状滚槽6的槽底抵住间隙内的胶管5。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环形滚齿2的截面呈三角形状,三角形的斜面向同一方向设置,三角形的斜面向环形开口方向分布,这样便在铝管表面形成宝塔形的混齿,在胶管组装时具有导向效果,能确保胶管插入时能顺着环形滚齿斜面仰角插到底部,在铝套铆合滚槽后能对胶管起到限位效果,铆合后在铝套和胶管的抓紧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两端用较之前更大的拉力测试时也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另外有外力对铝套有振动冲击的情况下也能更好的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所述铝套3处设有两条环状滚槽6,两条环状滚槽6之间的距离为2mm-4mm。
本实施例加工时先使用专用滚齿设备和模具,对管路端末进行滚齿成形加工。再用铝套铆合模将铝套铆合在管路上,随后将胶管插入至铝套内底部,再用胶管铆合设备和专用模具对其进行铆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管路胶管铆合结构通过了大众(TL82316)试验标准、GM(GMW14319)、Volvo(TR-31803942)、Scania(TB4040)等多项胶管铆合总成试验标准。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空调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空调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80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