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质灾害监测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8747.X | 申请日: | 201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6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冬明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周兆阳 |
地址: | 541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质灾害 监测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报警装置,尤其是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报警器。
背景技术
威胁到人类生命财产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目前,常规的监测方法技术趋于成熟,设备精度、设备性能都具有很高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可以进行毫米级监测,高精度位移监测方法可以实现0.1mm精度;监测方法实现了多样化、三维立体化,采用了多种有效方法结合对比校核,以及从空中、地面到灾害体深部的立体化监测网络,使得综合判别能力加强,促进了地质灾害评价、预测能力的提高;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采用合成孔径干涉雷达(InSAR)、激光扫描、光纤应变分析等技术相继不同程度的应用于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监测中。
这些方法和设备主要应用于地质灾害的大范围的预报和报警,除了成本较高,不易普及外,对于小范围的次生灾害的监测报警、人工现场勘测和已有预报的重点区域的监测报警,特别是小区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监测,还未有合适的成本低廉的、结构简单、响应快速准确的监测装置可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响应快速准确、结构简单、功耗低、成本低廉、适应性广、使用灵活方便的地质灾害监测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报警器,包括传感装置、报警装置、自保线、继电器和电源,传感装置与继电器的线圈串联后与电源连接,报警装置与继电器的开关串联后与电源连接,自保线的一端与继电器的线圈和传感装置的接点连接,另一端与继电器的常开开关和报警装置的接点连接。
所述的传感装置为动态传感器、裂缝发展监测传感器中的一种或两种。
动态传感器为四个并联的在同一水平面上呈十字形排列的水银开关,并联后水银开关与继电器串联。
裂缝发展监测传感器包括保险定位销、固定线、滑动板及配装在滑动板上的滑动触头、固定板以及设置在固定板上等距排列的固定触点,固定板的一端设有定位转向孔,固定板上设有滑槽与滑动板匹配配装,滑动触头与固定触点相配合,相邻的固定触点相距0.5~2mm,分别通过引线并联,滑动板通过保险定位销与固定板连接,滑动板的一端与固定线连接。
所述相邻的固定触点相距1mm。
所述的报警装置为GPRS数据传输器、无线对讲机、报警灯、扩音机,可采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联合使用。
还设有动态检测仪,该检测仪包括水银开关、发光二极管和电源,水银开关为四只,四只水银开关在同一水平面上呈十字形排列,每只水银开关与一发光二极管串联后与电源连接。
该地质监测报警器中的报警装置也可以采用另外的电源供电,可通过设置第二继电器来实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串联后与电源连接,需要采用另外的电源供电的报警装置串联在第二继电器的开关与另外的电源中。
使用时,将传感装置放置在被监测处,其他部件可设置在远端安全处。如果使用动态传感器,只要将十字形排列的水银开关水平放置,置于被监测处的泥土里或者是被监测物的表面即可。只要有微小震动,即可触发任一水银开关导通,通过继电器吸合开关使报警器接通电源发出报警信号;如果使用裂缝发展监测传感器,将裂缝发展监测传感器的固定板通过插入定位转向孔中的定位销与不动土固定点固定连接,固定板可绕定位销转动,滑动板通过固定线与被测试点连接,当被测试点发生移动时,带动滑动板移动,滑动板上的滑动触头移动时与固定触点接触导通,通过继电器吸合开关使报警器接通电源发出报警信号。设置的自保线以保证即使传感器被震动毁掉,继电器的开关仍然有电流通过,维持闭合状态,直到人为断开电源开关,报警才停止,可靠性高。
根据需要可采用多个相同的传感器或不同的传感器混合使用,放置在多个不同的被监测处,监测范围广,使用灵活方便。
与本实用新型配套使用的,还有动态检测仪,动态检测仪适用于铁路边有可能震动的活动土,在列车通过灾害地段,特别是货车通过时产生的地动,用动态检测仪可以配合进行动态分析,以判断是否必要安装本地质灾害报警器,使用更灵活、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继电器,由第二继电器的开关接通另外的电源,以适应不同的报警装置对不同电压的要求,适应性更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冬明,未经李冬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87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量资源控制系统和测量资源控制方法
- 下一篇:LED灯的散热结构以及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