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转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9547.6 | 申请日: | 2010-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8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聂亮;李波;杨晓东;张帆;郑正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大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48;H01M10/50;H01M10/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王宝筠 |
地址: | 31001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转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转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交通工具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一个趋势。电动交通工具以电能作为动力能源。当电动交通工具的电能将要用尽时,需要补充电能。如何为电动交通工具提供电能是目前的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无论是使用电动自行车还是电动汽车,能够使其工作的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而如何进行大规模电池的存放和运输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转运装置,能够实现对于电池的存放和转运,并给多个电池整体充电提供准备便利。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转运装置,包括:外壳、用于进行电池存放的电池支架、用于进行电池充电的充电连接单元;其中,
所述电池支架和充电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外壳中;
所述电池支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进行电池存放的摆放框。
还包括:用于进行电池转运装置内部环境参数控制的辅助单元。
所述外壳包括:面板、背板、左侧板、右侧板、顶盖以及底板;
所述面板、背板、左侧板、右侧板、顶盖以及底板相互配合,构成所述外壳。
所述充电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充电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池连接接口,所述电池连接接口与电池的正负电极连接。
所述充电连接单元还包括:用于与充电装置连接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还通过电缆与电池连接接口连接。
所述摆放框的规格为:5×4;所述电池连接接口的数量为20。
所述辅助单元包括:用于进行装置内部温度调节的温度控制器和/或用于进行装置内部湿度调节的湿度控制器。
所述温度控制器和/或湿度控制器设置于所述背板上。
所述面板通过卷闸门实现,所述卷闸门的滚筒设置于所述顶盖的前侧。
所述左右侧板部分突出出背板之外,突出部分上分别设置有拖动手柄。
该装置还包括: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设置于所述背板上。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进行装置固定的固定机构。
所述电池支架包括横梁和立柱;所述横梁和立柱相互配合,构成所述各个摆放框。
该装置还包括:用于进行电池状态检测的电池检测器;相应的,
所述背板上设置有用于进行电池状态数据、温湿度数据传输的通信接口。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分析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转运装置通过外壳和电池支架实现了对于电池的存放,且可以将所述转运装置整体进行运输,因此,方便了电池的运输;
另外,通过在背板上进行电池连接接口、充电接口和供电接口的设置,从而可以实现电池在电池转运装置中进行充电或供电;
再有,通过拖动手柄的设置,可以方便电池转运装置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池转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池转运装置的背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池转运装置的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缆和插头插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池转运装置的一种应用示例;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池转运装置的另一种应用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池转运装置的实现。
如图1所示,该电池转运装置包括:外壳11、用于进行电池存放的电池支架12、用于进行电池充电的充电连接单元;还可以包括用于辅助电池转运装置正常工作的辅助单元;
所述充电连接单元可以包括:电池连接接口和充电接口等;所述辅助单元可以包括:用于进行电池转运装置内的温度控制的温度控制器和/或用于进行电池转运装置内的湿度控制的湿度控制器等;其中,
所述电池支架12设置于所述外壳11中,电池设置于用于进行电池存放的电池支架12上;所述电池支架12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进行电池存放的摆放框121,而且,最好为每个电池设置一个摆放框,以便更好的进行电池的存放。
其中,所述电池的具体大小等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这里不限制,另外,具体的额定电压和电流等也不限制,例如可以为80V,60A等。
如图1所示,所述电池支架12包括预设数量个横梁和立柱;所述横梁和立柱相互配合,构成所述各个摆放框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大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大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95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