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电缆和连接器的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40082.6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7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尹仕;方人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吉品信息互连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3/62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姚娟英;方闻俊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连接 电缆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电缆和连接器的连接件,主要用在较大的电缆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连接电缆和连接器的连接件,如图8所示,包括有供电缆插入的套壳1’,套壳1’的前端外周面设有与连接器2’的螺纹孔连接的外螺纹11’。为使电缆插入套壳1’后不易被拔出,有人在套壳1’内的前端增设有能将电缆频蔽层抓住的弹性卡爪件3’,这样虽然使得电缆插入套壳后不易被拔出,但由于增加了一个部件不但增加成本,而且增加了装配的难度。
还有,现有套壳的内周面与电缆外周面之间没有设置密封圈,故套壳的内周面与电缆外周面之间液密封不好,导致由电缆、连接件和连接器组成的组件的防水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同时能保证电缆不易被拔出的用于连接电缆和连接器的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连接电缆和连接器的连接件,包括供电缆插入的套壳,套壳的前端外周面设有与连接器的螺纹孔连接的外螺纹,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壳的内周壁中部具有内螺纹部。
作为改进,上述套壳的内周壁后部具有用以安装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密封槽。在密封圈的密封作用下能保证套壳的内周面与电缆外周面之间形成良好的液密封,防水效果好。
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密封槽的内侧壁具有沿电缆旋进方向内凹而形成的第一锥形倒勾部。这样在电缆的旋进过程中,密封圈受到锥形倒勾部的切向挤压力作用,使得密封圈始终保持在密封槽内,避免了在电缆旋紧的过程中,由于旋转扭矩的作用,导致密封圈失效并滑出密封槽。
同理,上述套壳的前端外周面具有用以安装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密封槽。在密封圈的密封作用下能保证套壳的外周面与连接器内周面之间形成良好的液密封,防水效果好。
上述第二密封槽的内侧壁具有沿连接器旋进方向内凹而形成的第二锥形倒勾部。这样在连接器的旋进过程中,密封圈受到锥形倒勾部的切向挤压力作用,使得密封圈始终保持在密封槽内,避免了在连接器旋紧的过程中,由于旋转扭矩的作用,导致密封圈失效并滑出密封槽。
更进一步地改进,上述套壳的内周壁前端具有外张的锥面,该锥面上设有周向分布的防滑槽。这样在连接器旋紧的过程中,能将电缆的屏蔽层压紧在锥面上,并使防滑槽抓紧电缆的屏蔽层,增加电缆的接触压力,更不易使电缆滑出套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连接件在套壳的内周壁中部具有内螺纹部,当电缆旋紧套壳内的过程中,内螺纹部会与电缆的护套之间形成螺纹配合,增加套壳对电缆的护套的抓紧力,而且通过适当改变该螺纹部的长度及螺纹部的螺纹深度来调节电缆的抓紧力,该连接件在不增加第二部件的状态下也能实现抓紧电缆,进而保证电缆不易被拔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处放大图;
图4为图1的C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插入电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上连接器后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电缆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连接件与连接器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一种用于连接电缆和连接器的连接件,包括供电缆1插入的套壳2,套壳2的前端外周面设有与连接器3的螺纹孔连接的外螺纹21,套壳2的内周壁中部有内螺纹部22。
套壳2的内周壁后部具有用以安装第一密封圈3的第一密封槽23,第一密封槽23的内侧壁具有沿电缆1旋进方向内凹而形成的第一锥形倒勾部24。套壳2的内周壁前端具有外张的锥面27,该锥面27上设有周向分布的防滑槽28。套壳2的前端外周面具有用以安装第二密封圈4的第二密封槽25,第二密封槽25位于外螺纹21的后部,第二密封槽25的内侧壁具有沿连接器3旋进方向内凹而形成的第二锥形倒勾部26。
如图7所示,电缆1呈圆柱状,由外至内依次由绝缘护套层11、屏蔽层12、绝缘支撑层13和内导体14组成。如图5所示,当电缆1旋进后,内螺纹部22与绝缘护套层11相互咬合,如图6所示,在连接器3后端与套壳2螺纹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下,连接器3的后端将屏蔽层12压制在锥面27上,并使防滑槽28抓紧屏蔽层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吉品信息互连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吉品信息互连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00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