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环齿中心翅片的旋流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0099.1 | 申请日: | 201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8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茂林;王非;颜亚梅;刘行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4C5/08 | 分类号: | B04C5/08;B04C5/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中心 旋流器 | ||
1.一种基于环齿中心翅片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该旋流器由旋流器本体和环齿中心翅片组成;旋流器本体包括溢流盖(1)、壳体(5)、沉砂嘴(8)和底盘(9),溢流盖(1)固定在壳体(5)的上端,壳体(5)上部设有给矿口(4),壳体(5)下端的内壁安装有底盘(9),底盘(9)上方的壳体(5)内壁设置有沉砂嘴(8);
环齿中心翅片包括环齿溢流管(2)、翅片(6)和金属细杆(7);翅片(6)的上端同中心地固定在环齿溢流管(2)的下端;金属细杆(7)的上半部分置于环齿溢流管(2)和翅片(6)的中心通孔内,下半部分穿出翅片(6),金属细杆(7)的上端低于环齿溢流管(2)上端面3~8mm,金属细杆(7)与翅片(6)固定焊接;
环齿中心翅片同中心安装在旋流器本体内,具体结构是:环齿中心翅片的上端与固定盖(3)固定联接,固定盖(3)置于壳体的上端面,溢流盖(1)紧压在固定盖(3)上与壳体(5)固定联接;环齿中心翅片的金属细杆(7)穿过旋流器本体下部设置的沉砂嘴(8)和下端安装的底盘(9),金属细杆(7)穿出底盘(9)的长度为5~2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齿中心翅片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齿溢流管(2)的中心设有等直径通孔,环齿溢流管(2)的上半部分为空心圆柱体,环齿溢流管(2)的下半部分为均匀地间开设有三个环状齿;上面环状齿(14)的齿平面朝下,下面环状齿(10)和中间环状齿(12)的齿平面朝上;
三个环状齿(14、12、10)的形状相同,环状齿的最大外径d3为环齿溢流管(2)所在位置处的壳体(5)内径的0.6~0.7倍,环状齿的齿尖角为25°~35°,环齿溢流管(2)或为一整体型环齿溢流管或为组装型环齿溢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环齿中心翅片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装型环齿溢流管由溢流管(13)、三个环状齿(14、12、10)和两个套筒(15、11)组成;其结构是溢流管(13)由上部的空心圆柱体和下部的空心小圆柱体构成,三个环状齿(14、12、10)从上到下依次套装在溢流管(13)下部的空心小圆柱体上,三个环状齿(14、12、10)间分别装有套筒(15、11),三个环状齿(14、12、10)的最小外径d2与两个套筒(11、15)的外径相同;上面环状齿(14)及中间环状齿(12)均与溢流管(13)之间为过渡配合,下面环状齿(10)与溢流管(13)之间为过盈配合,套筒(11、15)与溢流管(13)过渡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齿中心翅片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翅片(6)的横截面为四块相同的条状金属板呈“十”字状中心对称布置,翅片(6)的横截面中心为通孔;条状金属板的上半部分为长方形、下半部分为直角三角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009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