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盖板和一种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40754.3 | 申请日: | 201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9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沈炎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26;B60K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薛祥辉 |
地址: | 51811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盖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盖板和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如图1至图3所示,使用在混合动力车(HEV)、电动汽车(EV)等设备的大容量动力电池的盖板中,封装在电池壳体端部的盖板包括盖体1,壳体内部设有电池极组,通过连接电池极组的极耳连接柄2引出电极时,利用穿过连接板3和盖体1的螺栓将极耳连接柄2固定在盖体1上。一方面,这种固定方式稳定性较差,电连接可靠性较低;另一方面,需要在盖体1上设置贯通电池内外部的通孔,如果螺栓与盖体1在该通孔处配合不紧密,容易导致漏液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现有的电池盖板结构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与极耳连接柄形成稳定连接、提高电池密封性能的电池盖板和一种电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盖板,包括用于封装在电池壳体端部的盖体,所述盖体包括与所述电池壳体相对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极耳连接柄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盖体连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沿所述壳体内部方向延伸出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极耳连接柄电连接的连接片。
优选地,所述连接片具有两个,每个所述连接片上设置通孔。
所述连接板具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连接板在所述盖体的内表面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保护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盖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池极组,以及自所述电池极组引出的极耳连接柄,所述盖板包括封装在所述壳体端部的盖体,所述盖体包括与所述壳体相对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极耳连接柄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盖体连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沿所述壳体内部方向延伸出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极耳连接柄电连接的连接片。优选地,所述连接片具有两个,每个所述连接片上设置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极耳连接柄包括本体和位于所述本体端部的两个接头,所述两个接头分别自所述本体的端部反向延伸,且所述两个接头分别螺接固定在所述两个连接片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具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连接板在所述盖体的内表面对称分布。
所述电池为混合动力车动力电池或电动汽车动力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盖板将连接板与盖体设置为一体,盖板连接极耳连接柄时,可直接将极耳连接柄固定在连接板上,连接牢固、稳定;而且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在盖体上设置通孔,而是将连接片和极耳连接柄之间的连接处设置在电池内部,因此电池不会发生漏液现象,显著提高了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现有的电池盖板立体图;
图2为一种现有的电池盖板俯视图;
图3为一种现有的电池盖板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池盖板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池盖板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池盖板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池盖板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4至图7,本实用新型电池盖板包括用于封装在电池壳体端部的盖体1,盖体1包括与电池壳体相对的内表面,以及暴露在电池壳体外部的外表面。内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极耳连接柄2的连接板3,连接板3与盖体1连为一体。
具体地,连接板3上沿壳体内部方向延伸出至少一个连接片31,该连接片31通过螺接或焊接等方式与极耳连接柄2电连接。例如螺接的连接方式中,每个连接片31上设置通孔,极耳连接柄上2也设有对应的通孔,螺栓4穿过连接片31和极耳连接柄2上的通孔对其进行牢固、稳定的连接。本实施方式将极耳连接柄2直接固定在连接板3上,不需要在盖体1上设置用于安装螺栓的通孔,而是将连接片31和极耳连接柄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在电池内部,因此电池不会发生漏液现象,显著提高了安全性能。
连接板3的形状、位置和数量都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例如本实施例的盖板中,盖体1的内表面设有两个连接板3,且两个连接板3在盖体1的内表面对称分布,分别用于连接不同的极耳连接柄2。连接板3与盖体1可通过铸造等工艺直接制成一体式结构,也可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连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07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碗形垫圈
- 下一篇:螺母及具有锁付装置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