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农田园垄耕整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1069.2 | 申请日: | 201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1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孔庆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庆德 |
主分类号: | A01B49/02 | 分类号: | A01B4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田 园垄耕 整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农用机具,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在农田耕作中将农田耕整成垄的耕整机。
【背景技术】
我国南方地区的农田以干种土质为主,特别在栽培油菜、番薯、毛芋、番茄、大豆、小麦、糖蔗、烟草、药材及各种蔬菜类时,一般都需要耕作农田使农田耕整成垄,然后在园垄背上挖槽沟放入种子和化肥,对于如大豆等种植物,一般在园垄背上挖三道槽沟,中间槽沟放化肥,两侧的槽沟放大豆种子,而对于番薯等种植物,一般只在园垄背上挖一道槽沟,里面既放种子又放化肥。目前,在我国南方地区干种土质的农田的耕整成垄、园垄背上的槽沟都需要农民用人工完成,功效每小时最多半亩,耕作效率低,农田成本高,农民的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解决我国南方地区农田耕作由轮式中型拖拉机一次性完成农田耕整成垄问题的农田园垄耕整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农田园垄耕整机,与农用拖拉机配套使用,其特征在于:农田园垄耕整机具有牵引架,牵引架的两侧并排安装有两张可耕出园渎的大犁,两张大犁中间安装有一张可在园垄背上耕出槽沟的中间犁。中间犁可翻转安装在牵引架上。中间犁的两侧设有两张在园垄背上开设小槽沟的小犁,小犁可拆卸连接在牵引架上。
上述农田园垄耕整机与农用拖拉机连接后,在拖拉机的带动下,耕整机的两张大犁会在农田里耕出两条园渎,深耕可达30公分,园渎底宽25公分,园垄成型规格根据农艺要求调节,中间犁会在园垄背的中间位置耕出一条槽沟,中间犁不参加工作可向上进行翻转;如果需要在中间犁耕出的槽沟两侧再耕出两条小槽沟,这时只需在中间犁两侧的牵引架安装上两张小犁即可。所以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我国南方地区农田耕作由轮式中型拖拉机一次性完成农田耕整成垄的问题,机械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功效每小时可达4亩,降低了农田成本,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五张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大犁侧视图
图4为图1中的中间犁侧视图
图5为图1中的小犁侧视图
图6为图1中五张犁所耕出的园垄成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农田园垄耕整机,与农用拖拉机配套使用(最好同时在拖拉机上配套旋耕机,旋耕机的作用是将园垄成型前的泥土打碎),农田园垄耕整机具有牵引架1,牵引架1安装在拖拉机的尾部(如果拖拉机上安装旋耕机,牵引架安装在旋耕机的后面),牵引架1的两侧并排安装有两张可耕出园渎的大犁2,两张大犁2中间安装有一张可在园垄背中间位置耕出槽沟的中间犁3,中间犁3与牵引架1连接处设有两条摆臂5和一条曲柄6(见图4),拉动曲柄6使两条摆臂5做相应的摆动,可以使中间犁3向上进行翻转,中间犁3的两侧设有两张小犁4,两张小犁4能在园垄背上开设两条小槽沟,小犁4可拆卸连接在牵引架1上。图3、4、5分别表示的大犁2、中间犁3、小犁4的侧视图。
农田园垄耕整机是这样工作的:在种植大豆植物的农田里,将五张犁全部安装在牵引架上,农用拖拉机前行,旋耕机工作将泥土打碎,然后两张大犁在农田里耕出两条园渎,深耕可达30公分,园渎底宽25公分,园垄成型规格根据农艺要求调节,中间犁在园垄背的中间位置耕出一条槽沟,两张小犁在园垄背上耕出两条小槽沟,于是农田园垄成型,园垄成型图参见图6;如果农田里种植番薯植物,只需将两张小犁卸掉即可,这样只有中间犁在园垄背上耕出一条槽沟,如果不需要在园垄背上耕出槽沟,只要向上翻转中间犁,中间犁就不参加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农田园垄耕整机,解决了我国南方地区农田耕作由轮式中型拖拉机一次性完成农田耕整成垄的问题,机械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降低了农田成本,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的农田园垄耕整机,极大推动了农机技术的革命,更好地为“三农”拓展了农机服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在我国广大的南方地区及周边国家得到迅猛的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庆德,未经孔庆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10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