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剑杆织机的除尘加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1798.8 | 申请日: | 201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1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奎林;张露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奎林 |
主分类号: | D03J1/04 | 分类号: | D03J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织机 除尘 加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剑杆织机的附加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剑杆织机的除尘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剑杆织机在使用过程中工作环境非常恶劣,纱线尘常常附着在机器上,引起机器的故障,进而影响机器的使用寿命和加工质量,在生产中如遇火星很容易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有些厂家想出了一些对策,如在室内设置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来降低火灾发生率,虽有效果,但无法防止机器上落满纱线尘致使机器故障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剑杆织机中工作环境恶劣、机器使用寿命短等缺点,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性高、节能环保的是一种用于剑杆织机的除尘加湿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如此实现的:
用于剑杆织机的除尘加湿装置,包括除尘箱及设于其一侧的加湿箱和风机,三者通过通风管相连,所述除尘箱分为置线箱和存尘箱,两者之间设有通风孔,置线箱内设有纬线和贮纬器,置线箱下端近存尘箱一侧设有进风口,存尘箱的顶部设有通风管接口;加湿箱顶部设有上通风管连接口,下端一侧设有下通风管连接口,其内部设有湿帘,所述湿帘上方设有滤板,下方设有水箱,且其内设有水泵;风机设于加湿箱的一侧,并通过通风管与加湿箱的下通风管连接口相连,风机上连接有转轴和带轮。
作为优选,所述置线箱上下端设有铁丝网,纬线设于铁丝网上,进风口设于置线箱的底部与铁丝网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存尘箱内设有斜板,斜板的最上端高于通风孔的最上端,所述斜板与水平面的角度为0~45°。
作为优选,所述斜板与水平面的角度为1~15°。
作为优选,所述置线箱的上盖铰接在箱体上。以方便维修等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置线箱正对贮纬器一侧的外壁上设有一透明玻璃罩,其上设有出线孔。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用于剑杆织机的除尘加湿装置,包括置线箱和存尘箱、加湿箱和风机,各箱体之间通过通风管相连,置线箱内设有纬线和贮纬器,存尘箱内设有斜板用于存尘,加湿箱通过湿帘进行加湿,本装置的动力来源于设于风机上的转轴带动,转轴上的带轮设于织机的两带轮之间由皮带带动,无需单独设置电源,节能环保;启动织机后风机同时开始转动,自然风从置线箱下方的进风口进入,纬线经贮纬器后进入织机,纱尘从通风孔进入到存尘箱,遇斜板后由于重力落入存尘箱底部,由于风机的作用进入到存尘箱的自然风被抽到加湿箱中进行加湿,并由风机上部的通风管输送的空气中,对工作环境进行加湿除尘处理,本装置即可组合使用也可拆开进行单独的除尘或加湿处理,使用灵活,效果显著。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效果显著、节能环保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后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独用于除尘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单独用于加湿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参考附图1、附图2,用于剑杆织机的除尘加湿装置,包括除尘箱1及设于其一侧的加湿箱2和风机3,三者通过通风管6相连,所述除尘箱1分为置线箱4和存尘箱5,两者之间设有通风孔7,置线箱4内设有纬线9和贮纬器8,置线箱4下端近存尘箱5一侧设有进风口15,所述置线箱4上下端设有铁丝网10,纬线9设于铁丝网10上,进风口15设于置线箱4的底部与铁丝网10之间。置线箱4的上盖14铰接在箱体上,以方便由于安装空间限制无法打开前门时可通过打开上盖14进行维修等操作。置线箱4正对贮纬器8一侧的外壁上设有一透明玻璃罩23,其上设有出线孔24。透明玻璃罩23可随时观察贮纬器8的工作情况,纬线通过出线孔24与织机相连。
存尘箱5的顶部设有通风管接口16,所述存尘箱5内设有斜板11,斜板11的最上端高于通风孔7的最上端,所述斜板11与水平面的角度为0~15°。
加湿箱2顶部设有上通风管连接口17,下端一侧设有下通风管连接口18,其内部设有湿帘12,所述湿帘12上方设有滤板13,下方设有水箱19,且其内设有水泵20。
风机3设于加湿箱2的一侧,并通过通风管6与加湿箱2的下通风管连接口18相连,风机3上连接有转轴22和带轮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奎林,未经张奎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17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固化反应型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天平式动力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