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力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4028.9 | 申请日: | 201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6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薄明英;朱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5/26 | 分类号: | H01H3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037038***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开关,尤其是一种能够同时向机车操作节和非操作节发送空气压力信号的压力开关。特别适用于具有网络控制功能的重联牵引的电力机车。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运输的不断发展,在铁路干线电力牵引运行中,单机车牵引有时往往满足不了运输的要求,就需要使用多机牵引。目前,利用两台电力机车进行牵引时通常采用重联牵引的方式,即两台电力机车顺向或反向连挂来实现重联牵引。通过电力机车的重联牵引及相应配套的网络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长大列车的牵引,满足铁路货运重载的要求。而对于重联机车牵引的长大列车来讲,机车和列车的制动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
目前,机车和列车的制动与缓解是通过操作控制列车制动系统的通气管路中的气压来实现的。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整列列车的长度较长,所用的通气管路也较长,尤其是对于长大列车制动系统的通气管路就更长。因此,在制动过程中,空气压力在通气管路内的传递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衰减,造成前部车厢与后部车厢的制动和缓解不一致,导致机车的制动存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在通气管路上设置压力开关,用以监测通气管路中空气压力变化的情况。
请参考图1为,现有的压力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的压力开关包括壳体101,在所述的壳体101内设有杠杆102、压力传感部件103、压力弹簧组件104、压差弹簧组件105和切换开关106;所述杠杆10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101的内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压力弹簧组件104、压差弹簧组件105设于所述杠杆102的一侧,所述压力传感部件103和所述切换开关106设于所述杠杆102的另一侧。请参考图2,为现有的压力开关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所述切换开关106与所述壳体101上的插座107通过电连接形成两条并联设置的回路。在使用时,机车制动系统的通气管路中的压力空气进入压力开关内。根据空气压力值的变化,在压力传感部件103与压力弹簧组件104和压差弹簧组件105共同作用下,驱动杠杆102的自由端动作,从而使得所述切换开关106的联动杆108动作,进而实现压力开关内的电路切换,并将空气压力信号通过插座107传送至外接的机车控制系统中,达到监测通气管路中空气压力变化,保证机车制动安全的目的。但是,现有的压力开关也存在有一些不足之处:
1、由于现有的压力开关仅设有一个插座,因此压力开关只能向一台机车发送空气压力信号,不能满足向重联电力机车的操作节和非操作节同时发送空气压力信号的需求。
2、如图2所示,由于现有的压力开关的电路采用两条并联回路的形式,为配合机车采用的高电压,压力开关的电路为高压回路,即220V或110V的电压回路。而重联电力机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接口需要与低压回路相匹配,即适于计算机控制的网络系统的电信号。因此,现有的压力开关不能与重联电力机车的网络控制系统相匹配。
3、此外,现有的压力开关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占用安装空间较大,无法满足电力机车管路配件模块化技术的发展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开关,该压力开关能够同时向机车的操作节和非操作节传送空气压力信号,能够与重联电力机车的网络控制系统相匹配,并且占用安装空间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力开关,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有杠杆,所述杠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壁上,其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所述杠杆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杠杆相顶抵的所述压力调节组件和所述压差调节组件,其另一侧设有能与所述杠杆相顶抵的压力传感部件,在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压力传感部件的位置开设有与机车制动系统的通气管路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压力开关还包括开关控制电路,该开关控制电路包括设在所述壳体内的通过联动杆联动的至少两个切换开关,每一个所述切换开关分别对应连接于设在所述壳体上的一插座,每一个所述切换开关与相对应的插座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条切换回路,所述联动杆能与所述杠杆的自由端相接触,所述杠杆通过所述联动杆驱动所述至少两个切换开关在各个切换开关控制的所述切换回路之间同时切换。
如上所述的压力开关,其中,所述切换开关为联动的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二切换开关,所述插座为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在所述第一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一插座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条所述切换回路;在所述第二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二插座之间也连接有至少两条所述切换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40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