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股动脉止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44142.1 | 申请日: | 201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8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昕力医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35 | 分类号: | A61B17/13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使用 动脉 止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用于动脉止血的止血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动脉止血器一边都是需要将止血器绑扎固定在患者身体上,这种结构的止血器不但体积比较大,定位不准确,而且,还使患者感到不适,更重要的是,由于绑扎式止血器用于身体凹入部位时,不能完全贴服在患者皮肤表面,容易造成止血效果不佳,或者在一段时间后松脱,造成伤口渗血,严重时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股动脉止血器,采用粘贴固定的方式,适用人体的任何部位止血,解决现有技术中止血效果不佳以及患者感觉不舒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一次性使用股动脉止血器包括一面有黏贴层的粘贴带,固定在粘贴带黏贴面中间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上固定有压紧气囊,该止血器还包括有注气管,该注气管的导气端连通压紧气囊,注气管的注气端暴露于粘贴带的非黏贴面,所述注气管的注气端内设有止回装置。
所述注气管的注气端设有平口接头,所述止回装置包括设置于注气端内的硅胶板和复原弹簧,所述硅胶板中央划有穿透该硅胶板的切口,该切口对准所述注气口,所述复原弹簧设于硅胶板与注气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使这种新型止血器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止血效果好,而且,患者也不会有不适之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股动脉止血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紧气囊部分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止回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由图1至图3中可知,这种一次性使用股动脉止血器包括一面有黏贴层11的粘贴带10,固定在粘贴带10黏贴面中间的固定带20,所述固定带20上固定有压紧气囊30,该止血器还包括有注气管40,该注气管40的导气端41连通压紧气囊30,注气管40的注气端42暴露于粘贴带10的非黏贴面,所述注气管40的注气端42内设有止回装置50,所述固定带20通过固定带12固定在粘贴带10上。在施行股动脉介入术后,将导管鞘抽出2-3厘米,将压紧气囊对准穿刺部位,并使注气端口向外对准操作医生,将股动脉止血器固定在大腿上。用注射器通过注气端口向压紧气囊内注入适量的空气来扩充气囊。将导管鞘取下,确认穿刺部位未出现出血现象。如果观察到出血现象,则注入更多的空气,然后停止注入。检查止血的进展情况,用注射器相应地进行空气压力的调节。止血结束时,用注射器将压紧气囊里的空气抽出,移除股动脉止血器。
由图2中可知,该止血器还包括有隔离膜60,所述隔离膜60黏贴于粘贴带10的黏贴层11上。本实用新型的隔离膜是用于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黏贴层失去黏性,同时,保护黏贴层的清洁。在使用时,将隔离膜撕下就可以使用了。
由图3中可知,所述注气管40的注气端42设有注气口43,注气口43为平口接头,所述止回装置50包括设置于注气端42内的硅胶板51和复原弹簧52,所述硅胶板51中央划有穿透该硅胶板51的切口511,该切口511对准所述注气口43,所述复原弹簧52设于硅胶板51与注气管40之间。
所述切口511为至少两条交叉状的切口,具体可以是 “十”字形、“丫”字形或者是以交点为中心的向外开放的花形。
由图2中可知,所述压紧气囊30为椭圆形气囊,所述注气管40沿与椭圆形气囊长轴夹角45°方向延伸。由于股动脉位置特殊,普通圆形气囊很难起到止血的效果,故此本实用新型采用椭圆形气囊,可以满足股动脉止血的特殊要求。同时,将注气管想斜上方延伸,便于医生操作注气。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昕力医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昕力医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41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