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湿式组合烟气除尘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44586.5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7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罗忠凯;邹崇万;罗添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忠凯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 43108 | 代理人: | 颜昌伟 |
地址: | 411100 湖南省湘潭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烟气 除尘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煤烟气净化的湿式组合烟气除尘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燃煤烟气脱除二氧化硫是国家当前的一项防治大气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燃煤烟气脱硫装置种类很多,大多为单一传质技术,对于的燃煤炉窑,采用过去的除尘脱硫装置,除尘脱硫的效果不理想,且运行成本较高,维护较难。本实用新型湿式双或单内筒组合除尘脱硫装置是在集多项技术于一体,提高脱硫除尘效率,易维护,降低运行成本的基础上提出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项技术组合,提高脱硫除尘效率,减少了投资和运行成本,使含有硫化物和尘粒的烟气得到充分净化的湿式组合烟气除尘脱硫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湿式双或单内筒组合烟气除尘脱硫装置,包括外筒中设置双或单内筒,外筒上部的侧壁上设置烟气进口,外筒的顶部布设吸收液环形管,吸收液环形管连接喷淋层Ⅰ,喷淋层Ⅰ的多个喷头设置在外筒顶板的下面,外筒内腔的下部为循环槽;所述内筒的下部设置风口,内筒的内腔从风口至中部区域为喷淋吸收区,喷淋吸收区上面设置喷淋层Ⅱ,喷淋层Ⅱ上面设置除雾层,除雾层上面设置烟气口,双或单内筒的烟气口连接烟气出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脫硫塔相比,其综合性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其主要特点是:
所述外筒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溢流管口、补充液管口和循环液管口,溢流管口、补充液管口和循环液管口连通循环槽。
所述各部件可采用多种材料制造。
所述外筒的内壁与内筒的外壁之间组成烟气旋流室。
所述喷淋层Ⅰ设置为1层,设有多个喷头。
所述内筒下部设置进风口,进风口下部与循环槽的吸收液相通,进风口上部与烟气旋流室和内筒內腔相通。
所述内筒下部与循环槽的吸收液相通,内筒上部与喷淋层Ⅱ相连;运行时下部形成泡沫吸收区。
所述喷淋层Ⅱ设置为1-3层,每层设有多个喷头。
所述除雾层设置为1-2级,除雾层的除雾器为折流式或丝网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外筒内设置双或单内筒,外筒上部的侧壁上设置烟气进口,外筒的顶部布设环形管,环形管连接喷淋层Ⅰ,喷淋层Ⅰ设置在外筒顶板的下面,外筒内腔的下部为循环槽;内筒的下部设置风口,内筒的内腔从风口至中部区域为喷淋吸收区,喷淋吸收区上面设置喷淋层Ⅱ,喷淋层Ⅱ上面设置除雾层,除雾层上面设置烟气出口,外筒下部的侧壁上设置吸收液溢流管口、补充液管口及循环液管口,各管口连通循环槽;内筒上部喷淋层Ⅱ设置1-3层喷头的方案,克服了现有脫硫设备吸收技术单一,脱硫效率低, 检修维护费用高, 运行穏定性差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效结果:
1、采用双或单内筒组合,多种吸收传质技术集于一体,保证了脱硫效率。
2、吸收设备与循环槽连成一体,减少了脱硫系统的投资成本。
3、运行稳定可靠,不易结坧,维护检修率低,检修费用少。
4、适用于燃烧设备负荷率范围30-120%。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类型炉窑燃煤烟气脫硫除尘,且有很好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双内筒主剖视示意图。
图2为单内筒主剖视示意图。
图中:1、风口,2、烟气旋流室,3、外筒,4、喷头,5、环形管,6、烟气进口,7、内筒,8、喷淋吸收区,9、喷淋层Ⅱ,10、除雾层,11、烟气出口,12、溢流管口,13、补充液管口,14、循环液槽,15、循环液管口,16、喷淋层Ⅰ。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图1,图2所示,一种湿式组合烟气除尘脱硫装置,包括外筒3中设置双或单内筒7,外筒3上部的侧壁上设置烟气进口6,外筒3的顶部布设吸收液环形管5,吸收液环形管5连接喷淋层Ⅰ16,喷淋层Ⅰ16设置在外筒3顶板的下面,外筒3内腔的下部为循环槽14;内筒7的下部设置风口1,内筒7的内腔从风口1至中部区域为喷淋吸收区8,喷淋吸收区8上面设置喷淋层Ⅱ9,喷淋层Ⅱ9上面设置除雾层10,除雾层10上面设置烟气口,双或单内筒7的烟气口连接烟气出口11。
外筒3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溢流管口12、补充液管口13和循环液管口15,溢流管口12、补充液管口13和循环液管口15连通循环槽14。外筒3的内壁与内筒7的外壁组成烟气旋流室2。喷淋层Ⅱ9设置为1-3层,每层设有多个喷头4。除雾层10设置为1-2级,除雾层10的除雾器为折流式或丝网式结构。喷淋层Ⅰ16设有多个喷头4。各部件可采用多种材料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忠凯,未经罗忠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45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