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压直流荧光灯电子逆变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5217.8 | 申请日: | 2010-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0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谭秀航;陈增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事百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1/295 | 分类号: | H05B41/29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7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直流 荧光灯 电子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低压直流荧光灯电子逆变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低压直流荧光灯电子逆变器种类较多,其电路结构一般由保护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灯管灯丝预热电路组成。控制灯管灯丝预热的电路也各不相同,典型电路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从工作振荡变压器抽取或单设两个预热绕组,分别并接在两组灯丝上,对灯丝进行预热,这种电路的优点是能较好的对不同阻值的灯丝施加合适的电流,保证良好的预热效果和启动,缺点是灯管启动点燃过程与灯丝预热完全同步,并不是先对灯丝预热,待电子粉上的电子充分激活后,再启动点亮灯管,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灯丝电子粉的溅射,造成对荧光灯管内壁上荧光粉的灼伤,灯管根部黑化依然很快,灯管启动工作后,两个变压器预热绕组并未与灯丝断开,仍然对灯丝施加电流,造成电子粉的过度损失,从而缩短了灯管的寿命;另一种电路采用延时控制继电器的预热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实现对不同阻值的灯管灯丝预热电流的调整,效果良好,存在的缺点是,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直接串并在灯管的预热和工作回路中,在高频高压和较大电流的作用下容易被烧坏从而导致逆变器的失效和照明装置的不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低压直流荧光灯电子逆变器,该逆变器采用独特的电路结构,针对不同灯丝电阻值的不同功率的荧光灯管,随意调整灯丝预热电流,并适时关断预热回路,通过继电器时间控制电路的控制,先由付预热振荡电路工作对灯丝预热,然后关停付预热振荡电路,开启主工作振荡电路,对灯管提供谐振高压点亮灯管并保持稳定高效工作,延长了荧光灯的寿命,更具备优异的超低温环境下的启动工作特性。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了一种低压直流荧光灯电子逆变器:该低压直流荧光灯电子逆变器由反接过流保护电路1,EMC滤波电路2,继电器时间控制电路3,主工作振荡电路4,付预热振荡电路5,灯管预热工作电路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压直流荧光灯电子逆变器主工作振荡电路4设有二极管D1,D2,继电器常闭触点J1b,D1正极接三极管K1的基极b1,D2正极接三极管K2的基极b2,D1,D2的负极相接并通过J1b接电源负极。所述的低压直流荧光灯电子逆变器,其特征在于:付预热振荡电路5还设有二极管D3,D4,继电器常开触点J1K,D3正极接三极管K3的基极b3,D4的正极接三极管K4的基极b4,D3,D4的负极相接并通过J1K接电源的负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合理、工作稳定可靠、应用广泛,延长了荧光灯的寿命,尤其是超低温(-35℃)环境温度下启动工作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研制了一种低压直流荧光灯电子逆变器,采取如下步骤:
该低压直流荧光灯电子逆变器由反接过流保护电路1,EMC滤波电路2,继电器时间控制电路3,主工作振荡电路4,付预热振荡电路5,灯管预热工作电路6组成。所述的低压直流荧光灯电子逆变器主工作振荡电路4设有二极管D1,D2,继电器常闭触点J1b,D1正极接三极管K1的基极b1,D2正极接三极管K2的基极b2,D1,D2的负极相接并通过J1b接电源负极。所述的低压直流荧光灯电子逆变器,其特征在于:付预热振荡电路5还设有二极管D3,D4,继电器常开触点J1K,D3正极接三极管K3的基极b3,D4的正极接三极管K4的基极b4,D3,D4的负极相接并通过J1K接电源的负极。
反接过流保护电路1,用来保证逆变器电源正负极接反和电流瞬间过大情况下的安全。EMC滤波电路2,用来保证逆变器的电磁兼容特性附合有关安全标准要求。继电器时间控制电路3,完成预热时间和荧光灯管的预热过程与启动工作过程的转换控制。主工作振荡电路4将低压直流电逆变成20KHz-70KHz的高压高频交流电和灯管预热工作电路6一起启动并负载荧光灯管稳定高效的发光工作。付预热振荡电路5,将低压直流电逆变成适当的电压和电流的高频交流电和灯管预热工作电路6一起对荧光灯管灯丝预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事百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事百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52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