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面带有涂层标识的轮胎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6123.2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3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邱文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文烈 |
主分类号: | B60B7/00 | 分类号: | B60B7/00;B60R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陈英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面 带有 涂层 标识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动车和非机动所使用的车轮,尤其是能够起到警示作用的机动车或非机动车的车轮轮胎。
技术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千家万户。据统计,2009年前11个月国产汽车产销量均已突破1200万辆,增长幅度超过40个百分点,全年突破1300万辆,中国车市实现了破纪录的增长幅度,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由此也带来了更多的交通事故。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交通事故死亡率目前“排名”世界第一。资料显示,自2002年起,因为交通事故,我国每年平均死亡9万人左右,伤48万人。以2008年公安部的统计为例,2008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因交通事故导致73484人死亡,有304919人因此受伤。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200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显示,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这些数据使人触目惊心!
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在行车过程中,后车与前车应当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在多数驾驶员头脑中或多或少会有这样一个安全距离的概念。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安全距离概念却往往被忽视,那就是侧向安全间距。据相关部门抽样调查,车辆之间因未保持侧向安全间距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所有交通事故的20%,其所占的比例之大令人吃惊。
所谓侧向安全间距是指相对方向车辆交会或同一方向车辆超车、变更车道以及同一方向不同车道的车辆并行时,两车之间以及车与行人、路之间应保持的安全间隔距离。
侧向(也可称为横向)安全间距不够与现实环境中的安全警示缺乏有很大的关系。驾驶员缺乏侧向间距判断的参照物。尤其是车辆在没有划分中心线的道路上行驶、夜晚行驶以及在雾、雨、雪等恶劣天气情况下相互交会时,特别是夜间从后面超车及在无中间隔离带的路面上会车和让车、停车时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这是由于目前的状况是汽车的前后安全警示标识明显,可以让驾驶员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汽车的侧面却缺乏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不能让驾驶员做出正确的侧向距离判断。汽车的侧面车身因为影响整个车辆的美观等原因无法喷涂安全警示标识,尤其是小汽车。因此,现有技术中,车辆的侧向安全警示标志还没有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汽车车身缺少侧向安全警示标识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改变车辆外观、不影响车辆美观,但可以在车辆的侧面形成安全警示作用标志的侧面带有涂层标识的轮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侧面带有涂层标识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轮胎侧面设有与轮胎表面有视觉反差的或具反光或可以发光的涂层。
所述的涂层可以是一涂料涂层,也可以是通过粘接剂粘接在轮胎侧面的粘贴物。所述涂层的涂料可以是:稀土发光材料,蓄光型自发光材料,纳米发光材料,发光粉,或者是反光油漆,反光涂料等。
所述粘贴物可以是发光膜,发光布,发光涂料,发光标牌等,也可以是反光膜,反光布,反光纸,反光片,反光标,反光丝,反光织带,反光嵌条等。
为了使得轮胎侧面的所述涂层的警示作用更加突出,所述粘贴物或涂料涂层凸出轮胎侧面的厚度可以是大于等于1毫米,从而使得该粘贴物能够最大角度地反光或发光。
所述粘贴物或涂料涂层与所述轮胎侧表面之间还可以设有垫层,使得粘贴物或涂层凸出。
所述涂层或粘贴物上的涂层可以是反光材料或发光材料,或者是与轮胎颜色具有反差的涂料。
所述涂层可以是形成字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胎,侧立面上设有的安全警示标识可以用喷涂、粘贴、黏合以及采用其他能够在轮胎侧壁上固定安全警示标识的方法,将发光、反光材料制作成的安全警示或宣传装饰图案、文字等内容固定在轮胎的侧立面,在车辆行驶中,文字或图案反光或发光,产生警示作用,在车辆停驶时,构成图案和/或文字的所述涂层可以起到警示和美观的效果,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轮胎的车辆,不管是在行驶中还是停驶时,都可以让其他驾驶员在驾车行驶时作为警示参照物,能够做出正确的侧向安全间距判断,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侧面的警示涂层不会影响到轮胎的正常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文烈,未经邱文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61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盘式制动轮毂
- 下一篇:全机械式无钥匙密码防盗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