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油位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46214.6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7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徐俊;许建兴;李一民;张轶;李育;陈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29/00 | 分类号: | F16N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182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 自动变速器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DCT360型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油位控制器。
背景技术
DCT360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维护最重要的就是变速器内部润滑油的检查和更换。润滑油的作用除了润滑、降温和清洗以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内部油压来控制离合器及阀体的工作,也就是作用于整个变速器内部的档位切换和双离合器摩擦片的啮合。
自动变速器内部润滑油的油量和油位控制对于自动变速器的寿命至关重要,一旦控制不好会有变速器内部元件损坏的风险。所以自动变速器都有各自的油位控制方法,大多自动变速器都使用油位标尺,将油位标尺从指定位置插入变速器内部,稍后取出油位标尺之后根据标尺位置确定内部油液面和油量。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现有车辆的油位传感器检测方法都通过传感器设定一段周期时间内判断是否满足监测条件。但是现有技术的结构较复杂,其采用的耐高温传感器的成本相对偏高,安装和维修都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没有达到既简单又有效地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油位控制器,可在生产和维修中实现简单又方便地控制好油量和油平面。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放油孔和油位管,其中:放油孔位于变速器壳体的底部,油位管竖直拧紧于放油孔内的油位螺纹孔。
所述的导油管为空心直管结构,其内径为8mm,长度为75.5±0.2mm;
所述的导油管的外壁和放油孔的内壁均设有螺纹。
所述的在孔内设置油位管部件是指:在底部214位置孔内再开一个M16的螺纹孔,如附图2b和图2c中214油位螺纹孔所示,油位管拧紧于该螺纹孔,拧紧力矩3N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让操作人员轻松地确定变速器内部油位,避免误操作。2.成本低,不需要高昂的费用即能实现效果。3.油位管在变速器内部,不与外界接触,不会影响变速器内部润滑油的清洁度。
附图说明
图1a为新增零件油位管的简图
图1b为油位管的正视图
图1c为油位管的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示意图。
图3a为注油过程状态1示意图。
图3b为注油过程状态2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a-图1c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放油孔1和油位管2,其中:放油孔1位于变速器壳体3的底部,导油管2竖直拧紧于放油孔1内的油位螺纹孔4。
所述的油位管2为空心直管结构,其内径为8mm,长度为75.5±0.2mm;
所述的油位管2的外壁和放油孔1的内壁均设有螺纹5。
所述的油位管2的具体形状结构改进为:将长度设计为75.5,安装到壳体后,管口的位置即为油平面的高度;将油位管改为空管,与放油孔相结合使用,直接可以得到所需的油位,不再需要取出油位管再读取油位。
如图2所示,油位管在主壳体底部的安装位置,两定排销孔旁边,主壳体底部的第214号孔即为放油孔1。
如图3a和图3b所示,本实施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变速器油位控制:通过在变速器壳体3的底部增加一个放油孔1,在孔内设置油位管2,当注油超过油位管管口时,多余的油将通过油位管部件漏出,此时停止注油并安装放油螺栓实现油位控制。
注油前将放油螺栓拧下,从注油孔里往壳体内部注油,此时壳体内部的油位低于油位管管口,润滑油不会从油位管里溢出。慢慢注油直至油从油位管内漏出,停止注油。
待油位管内没有油溢出时,拧紧放油螺栓,此时的油量和油平面达到所需要求。在注油过程中,不需要特殊仪器进行控制,方法简单可靠,几乎可以在所有场合都适用。这点对于4S店的维修保养帮助更大,可以省去繁琐的设备仪器和特殊的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62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LED照明格栅灯
- 下一篇:润滑泵卸压阀及使用该润滑泵卸压阀的润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