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沿空留巷隔墙浇筑混凝土使用的模袋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7622.3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5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惠兴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F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沿空留巷 隔墙 浇筑 混凝土 使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浇筑混凝土使用的模袋,具体涉及一种沿空留巷隔墙浇筑混凝土使用的模袋。
背景技术
混凝土浇筑常用刚性模板。刚性模板有时候存在严重漏浆。尤其是在砌筑位于顶底板之间的隔离墙体时,不能够实现在模板顶部浇灌。如果在刚性模板内采用泵注混凝土技术,模板的接缝漏浆会影响混凝土充填密实程度。于是就有了诸如申请(专利)号200920034356.1采矿工作面沿空留巷浇筑混凝土连续墙的装置和申请(专利)号200720046802.1一种带导管的柔性充填袋这样的专利。这些都是对刚性模板缺陷的改进后的实用新型。但现有的这类充填袋在施工中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模袋制作工艺不够简洁化,模袋连接可靠性不佳,模袋架设上存在缺陷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尤其是为了适应煤矿沿空留巷砌筑隔离墙的方便快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速度快,结构可靠的沿空留巷隔墙浇筑混凝土使用的模袋。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沿空留巷隔墙浇筑混凝土使用的模袋,其特征在于,该模袋为封闭结构,所述模袋结构上包括有固定耳筒、灌注排气孔、模袋顶、加强肋、连接羽檐、锚筋孔和灌浆孔道。
所述固定耳筒是一个筒状结构。其筒状直径为10-150mm,长度与模袋顶边相同。
所述灌注排气孔直径为10-150mm。
所述模袋顶为一片软布制成。
所述连接羽檐为一个条形布片或筒形结构,其上开有多个连接孔,连接孔的直径为10-20mm,连接孔间距为50-200mm。
所述锚筋孔和灌浆孔道是一个贯通模袋内外的筒形软布。在模袋内的长度大于2倍的孔道直径。
所述灌浆孔道位于模袋的上半部五分之一以上。
所述加强肋均匀分布在模袋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筒形固定耳筒结构制袋方便,而且能够达到快速固定,模袋的边缘能够很好的接顶,能够保证混凝土在顶底板之间密封。软顶结构便于泵注混凝土接顶。连接羽檐上开有多个连接孔非常有利于两个模袋之间的紧密快速链接。筒形的灌浆孔道结构能够实现自密封防止漏浆。采用本实用新型施工速度快,劳动效率高。本模袋可广泛用于煤矿,建筑,冶金矿山,水利,地下建筑,国防等土木工程行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沿空留巷混凝土隔离墙施工模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沿空留巷混凝土隔离墙施工模袋施工实例示意图。
图中标号分别表示:1、固定耳筒,2、灌注排气孔,3、模袋顶,4、加强肋,5、第一连接羽檐,6、锚筋孔,7、灌浆孔道,8、单体支柱,9、固定顶梁,10、第二连接羽檐,11、煤层顶板,12、煤层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根据沿空留巷隔离墙的几何尺寸,制作一个沿空留巷混凝土隔离墙施工模袋,该模袋结构由固定耳筒1,注浆排气孔2,柔性纤维顶3,加强肋4,连接羽檐5,锚筋孔6和灌浆孔道7组成。
固顶耳筒直径为30mm;灌注排气孔2直径为10-150mm。
注浆排气孔孔道长度为120mm;
柔性纤维3顶为针织布料制成;
连接羽檐5为不带打折缝合而成的筒形结构,连接羽檐5上每隔50mm打一个直径φ15的连接孔。
锚筋孔6和灌浆孔道7是一个贯穿模袋内外的筒形软布结构,灌浆孔道7为直径φ150的筒形布制成;
所述灌浆孔道7位于模袋的上半部五分之一以上。
加强肋4均匀分布在模袋两侧。
采用上述沿空留巷混凝土隔离墙施工模袋进行施工步骤如下:
1、将沿空留巷混凝土隔离墙施工模袋放置在煤层底板12上,将绳索穿进第一连接羽檐5的连接孔将模袋与相邻模袋的第二连接羽檐10固定在一起;
2、将刚性顶梁9穿入固定耳筒1;
3、用单体支柱8顶升位于固定耳筒1内的刚性固定顶梁9直至到煤层顶板11;
4、将混凝土输送管和灌浆孔道7连接,从灌浆孔道7向模袋内注入少量混凝土;
5、调整施工模袋并整形定位;
6、连续从灌浆孔道7泵注混凝土直至贴顶;
7、缓慢抽出混凝土输送管。
本实用新型的沿空留巷混凝土隔离墙施工模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施工速度快,劳动效率高。可广泛用于煤矿沿空留巷隔离墙和军事水利和土木工程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76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风机
- 下一篇:一种防水防变形门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