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式充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8024.8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3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明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载式充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小电器一般都采用锂电池作为供电电源,如MP3、MP4、手机、数码相机等,相对于干电池,锂电池的电容量更大,使用时间更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不同电器的充电接口不一样,导致每次外出都得携带不同的充电器,很麻烦。
另外一方面,人们外出的时,或者长途车或者火车上,手机、MP3等小电器没电的时候就不能使用,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车载电源(逆变器),即把车上的直流电转化成交流电,然后通过电器充电器给电器充电,但不能直接给手机、MP3等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如果要给这些小电器充电,需要一个车载电源及另加一个充电器,导致使用、携带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使用、携带方便车载式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一种车载式充电器,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与车载电源输出连接的电源线,电源线与电路板连接,电路板上设置有电压转换电路,还包括手机座充接口,手机座充接口与壳体连接,手机座充接口下端与电路板电连接。
其中,壳体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承接手机的下凹口,手机座充接口的上端穿出下凹口底部。
其中,还包括USB供电接口,USB供电接口设置于壳体侧面,USB供电接口与电路板电连接。
其中,USB供电接口至少为两个。
其中,还设置有mini USB供电接口,mini USB供电接口与电路板电连接。
其中,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一种车载式充电器,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与车载电源输出连接的电源线,电源线与电路板连接,电路板上设置有电压转换电路,还包括手机座充接口,手机座充接口与壳体连接,手机座充接口下端与电路板电连接,电压转换电路将车上输出的电压转换成手机充电器需要的电压,然后通过手机座充接口给手机充电,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车上给手机充电,不用另外携带专门的充电器,携带、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 111——上壳
112——下壳 2——电路板
3——电源线 4——手机座充接口
5——下凹口 6——USB供电接口
7——mini USB供电接口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载式充电器,包括壳体1、电路板2以及与车载电源输出连接的电源线3,电源线3与电路板2连接,电路板2上设置有电压转换电路,本实施例还包括手机座充接口4,手机座充接口4与壳体1连接,手机座充接口4下端与电路板2电连接,电压转换电路将车上输出的电压转换成手机充电需要的电压,然后通过手机座充接口4给手机充电,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车上给手机充电,不用另外携带专门的充电器,携带、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的壳体1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承接手机的下凹口5,手机座充接口4的上端穿出下凹口5底部,下凹口5内周壁为弧形面,与手机形状相适应,当使用本实施例的时候,只要将手机插入下凹口5就可以实现充电,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座充接口4可以根据手机型号制作成不同的接口。
本实施例还包括USB供电接口6,USB供电接口6设置于壳体1侧面USB供电接口6与电路板2电连接,USB供电接口6作为一种通用接口可以给MP3、MP4、数码相机等小电器充电,只需要一根USB线,所有能够通过USB供电接口6供电的小电器都可以在装有本实施例的汽车或者火车上充电,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的USB供电接口6可以设置多个,可以同时供多个电器充电,USB供电接口6可以设置于壳体上表面和下表面。
本实施例的壳体1包括上壳111和下壳112,上壳111和下壳11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上壳111和下壳112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连接,本实施例拆卸方便,当然本实用新型的上壳111和下壳112的连接方式不仅仅局限于通过螺钉连接,也可以通过扣接的方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明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明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80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