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共挤复合膜模头的模口调节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9119.1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1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健;林友菁;张海军;林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绿帆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22 | 分类号: | B29C47/22;B29C47/06;B29L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16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复合 膜模头 调节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的模具结构,尤其涉及多层共挤复合膜模头的模口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复合薄膜生产线中的多层共挤模头大多采用同心圆式结构,不同的原料在多层共挤模头内汇聚复合至多层共挤模头的出口(即模口)前,再流出出口进行吹胀牵引,因此出口处的环形间隙是复合薄膜生产中的重要参数。现有的模头出口处的环形间隙一般为2.5cm左右,间隙偏大造成模头内原料的被压力较小,原料在模头内塑化不够完全,从而产生了许多小小颗粒状透明物(即晶点),吹胀牵引薄膜时因晶点而造成薄膜破口,并且使薄膜的透明也较差,影响产品的质量;而且模头出口处的环形间隙的同心度调整只单纯依靠一种顶推螺钉调节,其调节准确性差、调节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形间隙的同心度调节准确、快捷的多层共挤复合膜模头的模口调节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来实现:模口调节结构包括模芯、模圈(又称调节环)、模壳,所述模芯同心固设在模壳内,模圈套设在模壳内一端,模壳的圆柱面上均匀设置有两个以上螺纹通孔,螺纹通孔中设有顶推螺钉,顶推螺钉的前端顶住模圈的外圈,使模圈的内圈和模芯外圈形成模头出口处的环形间隙,其中所述模壳的圆柱面上还均匀设有两个以上通孔,通孔与螺纹通孔间隔均匀分布,模圈的圆柱面上对应模壳的通孔处设有螺纹盲孔,拉紧螺钉穿过模壳的通孔连接于模圈的螺纹盲孔上。
所述模头出口处模圈的内圈和模芯之间的环形间隙尺寸为1.7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利用顶推螺钉和拉紧螺钉相互配合调节模头出口处的环形间隙的同心度,调节时均匀调节模壳及模圈上的顶推螺钉和拉紧螺钉,就能够准确、快捷的调整环形间隙的同心度;环形间隙尺寸缩小至1.7cm,以便增加原料在模头流动时塑化的被压力,使原料能够更充分的塑化,减少产生晶点,从而提高膜的透明度,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模口调节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 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模芯1、模圈2、模壳3,所述模芯1同心固设在模壳3内,模圈2套设在模壳3内一端,模壳3的圆柱面上均匀设置有两个以上螺纹通孔31,螺纹通孔31中设有顶推螺钉4,顶推螺钉4的前端顶住模圈2的外圈21,使模圈2的内圈22和模芯1形成模头出口处的环形间隙5,其中所述模壳3的圆柱面上还均匀设有两个以上通孔32,通孔32与螺纹通孔31间隔均匀分布,模圈2的圆柱面21上对应模壳3的通孔32处设有螺纹盲孔23,拉紧螺钉6穿过模壳3的通孔32连接于模圈2的螺纹盲孔23上。
所述模头出口处模圈2的内圈22和模芯1之间的环形间隙5尺寸为1.7cm。
本实用新型结构尤其适合五层共挤复合膜模头的模口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绿帆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福州绿帆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91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锈钢车顶边梁组合式定位装置
- 下一篇:驾驶室翻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