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齿轮齿条耦合的液压多缸往复泵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9433.X | 申请日: | 201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7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侯勇俊;张智亮;刘洪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9/113 | 分类号: | F04B9/1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轮 齿条 耦合 液压 往复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齿条耦合的液压多缸往复泵,属于化工、矿山、石油等行业用的泥浆泵、压裂泵、注水泵、注聚泵等往复泵。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所广泛使用往复泵,主要由齿轮传动、曲轴、连杆和活塞等组成,其冲次高、冲程短、排量调节困难、排量和排出压力波动大,易损件寿命短,吸入性能较差,难以满足现代钻井技术、酸化压裂技术和注水开采技术的要求。现有的往复泵要实现低冲次、大排量、高泵压,必须采用更大的传动比、更长的冲程,传动系统更复杂,系统效率更低,泵的结构尺寸更大,特别是往复泵的缸数越多,系统越复杂,制造难度越大,成本越高,使用和维护越复杂。液压往复泵采用液压缸作为动力端直接驱动往复泵活塞往复运动,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排量调节方便,排量、压力波动小,冲程长、冲次低,易损件寿命长,机体、管线振动小,传动路线短,系统效率高等优点。
在二十世纪60年代末,美国率先开展了液压往复泵的研制和应用工作,70年代初,哈里伯顿公司研制了HT1000型液压驱动压裂泵;1985年美国研制成功了功率367.75KW的液压泥浆泵,1991年挪威MH公司研制成功了以双缸单作用液压往复泵为基本组成单元,输入功率达到1588KW的液压钻井泵。国内20世纪90年代出才开始进行液压往复泵的相关研究,天津理工学院申请的中国专利92108815.9和92228984.0提出了一种“单缸双作用式液压泥浆泵”;克拉玛依双环实业公司申请的中国专利91226084.X提出了一种“卧式双活塞单作用双向液压泥浆泵”。上述液压往复泵工作中一个油缸只能驱动一个液缸进液或排液,或者一个油缸驱动两个液缸进液或排液;油缸回程中必须向有杆腔供油;单个油缸实现工作液缸的增压能力受油缸直径影响大;多缸往复泵各个油缸之间的协调控制技术随缸数的增加变得非常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齿轮齿条耦合的液压多缸往复泵,能够简化液压控制系统、提供较大推力、较高增压能力,实现高泵压、大排量、恒流量、小压力波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齿轮齿条耦合的液压多缸往复泵,主要由液压油缸、联轴器、工作液缸缸套、活塞、活塞杆、齿轮、吸入阀、排出阀、液压换向阀、液压油泵、电机装配连接组成。所述活塞杆上带齿条;所述液压油缸与活塞杆相互平行布置;采用一个齿轮与两活塞杆上带的齿条同时啮合;两活塞杆按180°的运动相位差布置,即一个活塞在左死点位置时,而另一个活塞在右死点位置。
所述液压油缸直接驱动活塞杆作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活塞在工作液缸缸套中作往复运动。两个液压油缸和两个工作液缸组成一个基本单元,两工作液缸的活塞杆平行布置,并采用一个齿轮与两活塞杆上的齿条同时啮合,两活塞杆按180°的运动相位差布置。一个基本单元中,既可无杆腔、有杆腔都供油,也可只给油缸无杆腔供油。当向有杆腔和无杆腔都供油时,是同时向一个油缸的无杆腔和另一个油缸的有杆腔供油,通过齿轮齿条的耦合,两油缸同时对排液工作液缸活塞产生工作推力,因而可实现较大增压;当到达工作行程死点时,液压换向阀换向,停止向该油缸无杆腔和另一个油缸的有杆腔供油,转而开始向其有杆腔和另一个油缸的无杆腔供油,第一个油缸实现回程,第二个油缸实现工作行程,两个油缸通过齿轮齿条耦合共同为第二个液缸活塞产生推力。只给无杆腔供油时,仅需向一个油缸供油,被供油油缸处于工作行程,其活塞杆上的齿条驱动齿轮带动另一个液缸中的活塞杆等速反向运动,实现了另一油缸不需供油就实现回程运动,到达工作行程死点时,液压换向阀换向,停止向该缸供油,转而向另一油缸无杆腔供油,从而实现另一油缸的工作行程和第一个油缸的回程运动。无论是只给油缸无杆腔供油,还是无杆腔、有杆腔都供油,都只需要同一个液压油源;无杆腔、有杆腔都供油时,流量在两个油缸间的分配由于齿轮齿条耦合可自动实现。
以两个液压油缸和两个工作液缸及齿轮齿条机构为一个基本单元,可以组合成双缸、四缸、六缸及以上偶数缸的多缸往复泵。
液力端的活塞也可以采用柱塞;液压换向阀采用往复式换向阀,也可以采用旋转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94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过流顶紧装置
- 下一篇:碟式太阳能斯特林热电联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