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管路串油气动振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50519.4 | 申请日: | 201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9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蔡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27 | 分类号: | B08B9/02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马丽丽 |
地址: | 51071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管路 油气 振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船舶管路串油气动振动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船舶管子串油过程中,都是采用木锤以人工手工敲击管子的对接位、法兰位、弯管位等管子位置,敲击为间断性,即敲-停-敲的方式,以使管子内壁杂质颗粒物脱落、滤出,采用木锤,人工敲击,效率普遍都较低。为提高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设计制作了采用动力的工装设备即气动振动器,利用船厂的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安全可靠,将压缩空气转化为敲击力来敲击管子,产生了比采用木锤人工敲击管子更好的敲击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代替人工敲击的船舶管路串油气动振动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船舶管路串油气动振动器,包括座体、阀芯和底座,所述阀芯位于座体内;其阀芯头与座体上腔滑动且气密封配合,其阀芯尾位于座体下腔内,所述座体下腔与风管接头接通;所述座体上腔设置有通向其座体外的排气口;所述阀芯头设置有相互贯通的通孔。
所述座体和底座以螺栓连接;其底座与座体接合面安装有“O”形密封胶圈。
所述排气口为五个且均布。
本实用新型,利用船厂的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安全可靠,设计了气动振动器,以类似活塞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座体、阀芯、气管接头、排气口等,组合为气动振动器。工作时,采用工装夹具将气动振动器底座与管子贴合并固定住,接上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推动阀芯上、下运动,对底座产生敲击力,而底座将敲击力传递给管子,完成对管子的敲击。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传统船舶管路串油都是采用人工手工以木锤敲击管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本实用新型设计制作的新型气动振动器,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产生了比人工手工敲击更好的敲击效果,达到了采用工装设备代替人力敲击管子的传统办法,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是阀芯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图2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识:座体1、阀芯2、底座3、螺栓4、风管接头5、“O”形密封胶圈6、座体上腔11、座体下腔12、排气口111、阀芯头21、阀芯尾22、通孔21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5所示,船舶管路串油气动振动器,包括座体1、阀芯2和底座3,所述阀芯2位于座体1内;其阀芯头21与座体上腔11滑动且气密封配合,其阀芯尾22位于座体下腔12内,所述座体下腔12与风管接头5接通;所述座体上腔11设置有通向其座体1外的排气口111;所述阀芯头21设置有相互贯通的通孔211。所述座体1和底座3以螺栓4连接;其底座3与座体1接合面安装有“O”形密封胶圈6。所述排气口为五个且均布。
请参见图1所示,工作时采用工装夹码将底座3与管子贴紧固定,供压缩空气的风管接入风管接头5,在压缩空气的外力作用下,阀芯上、下运动,阀芯在运动中敲击底座,将敲击力传递给管子,对管子产生敲击,完成间断敲击功能,敲击力度与压缩空气的压力及阀芯的直径有关。
请参见图2所示,工作时气体推动阀芯2在座体1的中心气缸上、下运动,对底座产生敲击。
制造时,座体1及底座3,采用铸钢件,先铸造成形,然后按图进行机加工。阀芯2采用优质钢棒料,在车床上车制成型。最后将各个零件组装在一起,即成为船舶管路串油气动振动器。
组装时,在阀芯外围加适当的机油。底座与座体接合面安装一个“O”形密封胶圈6,以保证底座与座体之间的密封性。
使用时,将组装好的振动器安以工装家具装于船舶串油管子上,接上压缩空气,对管子进行敲击。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05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挂式音箱
- 下一篇:一种多视点360度环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