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式还原炉三层舟皿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50935.4 | 申请日: | 201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8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夫;肖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22 | 分类号: | B22F9/22 |
代理公司: | 赣州凌云专利事务所 36116 | 代理人: | 曾上 |
地址: | 341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还原 三层 舟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冶金中制备金属粉末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钨粉(钼粉)还原的圆形管式还原炉三层舟皿。
背景技术
金属钨粉主要是由三氧化钨经氢还原制取获得的,因为用氢还原法制得的钨粉纯度较高,且粒度易于控制。还原工艺的正确和还原设备的先进与否,是能否获得高质量的金属钨粉的前提条件。目前,钨粉的还原国内大多钨粉生产厂家使用十四管炉或十五管炉,装料采用的是单层舟皿或双层舟皿,生产效率低,能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金属(钨、钼)还原的三层舟皿,在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使还原生产能耗降低25%-35%,生产效率提高50%。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管式还原炉三层舟皿,包括上舟皿、下舟皿,在上舟皿、下舟皿之间设置有中舟皿。
中舟皿前板为弧形,两侧板上边沿对称设置前、后限位凸起,底板的两边沿分别对称设置三对前、中、后座架,座架外侧固定有底部与之齐平的直条状支撑架。
上舟皿前板为弧形,底板的两边沿分别对称设置三对前、中、后座架,座架外侧固定有“7”字形限位板。
下舟皿前、后板为弧形,两侧板上边沿对称设置前、后限位凸起,底板上布置两条两端呈弧形长条状支撑座。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舟皿前板设计成弧形,有利于氢气的流动,舟皿之间相隔座架距离,舟皿之间的空间足够大,气流通畅开放,上、中、下舟皿流入的气流相当,实现了在料层厚度相同的情况下,生产出颗粒大小、质量相同产品;设置了限位部件,使得舟皿之间几乎没有相对移动,进一步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对于同样条件下的生产,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比双层舟皿多装一层料,产能提高50%,能耗降低5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舟皿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舟皿右视图(放大);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舟皿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舟皿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舟皿右视图(放大);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舟皿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下舟皿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下舟皿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上舟皿1由前板11、两侧板12、底板13、后板14连接成中间具有长方形凹腔的舟皿,凹腔内用于放置还原的物料(三氧化钨);上舟皿1的前板11呈弧形(如图2中10所示)与两侧板12及底板13固定相连接,上舟皿的底部两侧分别对称接有可用于支撑上舟皿放置在中舟皿上的座架151、161、171,座架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7”字形限位板152、162、172,“7”字形限位板的内侧可贴靠于中舟皿2的两侧板22的外壁上。
中舟皿2由前板21、两侧板22、底板23、后板24连接成中间具有长方形凹腔的舟皿,凹腔内用于放置还原的物料(三氧化钨);中舟皿2的前板11呈弧形(如图5中20所示)与两侧板22及底板23固定相连接,中舟皿的底部两侧分别对称接有座架251、261、271,座架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直条状支撑架252、262、272,直条状支撑架的底部与相连接的座架底部齐平,直条状支撑架的底部放置于下舟皿3的两侧板32的上沿;中舟皿的两侧板的上沿分别对称设置前限位凸起28和后限位凸起29。
下舟皿3由前板31、两侧板32、底板33、后板34连接成中间具有长方形凹腔的舟皿,凹腔内用于放置还原的物料(三氧化钨);下舟皿3的前板31呈弧形与两侧板32及底板33固定相连接,再与弧形后板34连接,下舟皿的底部对称固定有两支撑座35,支撑座35为长条形,两端呈弧形,下舟皿的两侧板的上沿分别对称设置有前限位凸起36和后限位凸起37。
工作时,上舟皿1放置在中舟皿2之上,中舟皿2放置在下舟皿3之上。当上舟皿1放置在中舟皿2之上时,上舟皿1的前座架151、中座架161、后座架171分别放在中舟皿2两侧板的上沿;上舟皿1的“7”字形限位板152、162、172内侧贴靠于中舟皿2的两侧板22的外壁上,上舟皿1的前座架151、后座架171分别贴靠在中舟皿2的前限位凸起28、后限位凸起29两端的外侧,因此上舟皿1和中舟皿2之间没有位移,相对固定;上舟皿1的前板11呈弧形,有利于气流进入下舟皿2,上舟皿1的底部与中舟皿2之间相隔一个座架151的距离,两舟皿之间气流通畅开放。当中舟皿2放在下舟皿3之上时,中舟皿2的前支撑架252、中支撑架262、后支撑架272分别放在下舟皿3两侧板的上沿,中舟皿2的前支撑架252、后支撑架272分别贴靠在下舟皿3的前限位凸起36、后限位凸起37两端的内侧端,中舟皿2的前座架251、后座架271的外侧壁分别贴靠在下舟皿3的前限位凸起36、后限位凸起37的内侧壁,因此中舟皿2和下舟皿3之间没有位移,相对固定;中舟皿2的前板21呈弧形,有利于气流进入下舟皿3,中舟皿2的底部与下舟皿3之间相隔一个座架251的距离,两舟皿之间气流通畅开放。当在生产过程中三层舟皿在炉管内匀速移动时,进入上、中、下舟皿的气流相当,在各层舟皿料层厚度相同时,可生产出同一规格的产品,确保了产品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09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