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着陆轮防摆振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51003.1 | 申请日: | 201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0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凯;谢习华;邹湘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5/36 | 分类号: | B64C25/36;F16F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着陆 轮防摆振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轮行驶前轮转向的车辆或飞机的前轮增稳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前三点式起落架飞机的前着陆轮的防摆振机构。
背景技术
通常,飞机起落架有前三点、后三点和自行式起落架等形式。由于前三点起落架,由两支在重心后的主轮,与一个在机头的辅助前轮组成,前三点起落架最大的优点是不会像后三点那样,着陆时容易打转。这样,就算着陆时飞机没有对准跑道,飞行员还是有办法修正方向的。前三点起落架适用于较大速度行驶的飞机,前三点起落架更容易操纵,可使用较强烈的刹车,缩短滑跑距离。因此,前三点式起落架最为常用。
但是前三点起落架的缺点是,由于前轮可绕支柱轴线自由转动,飞机在一定运动速度下存在机轮发生自发振荡现象从而出现前轮摆振,摆振时机轮和前支腿的弹性振动和轮面的转动交织在一起,机头强烈摇晃,可能使轮胎撕裂或折断支腿,造成严重事故。因此,解决前轮“摆振”问题或进行前轮减摆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着陆时前轮遭遇跑道路面小障碍物时不会出现摆振现象的着陆轮防摆振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着陆轮防摆振机构,包括支腿和着陆轮铰接叉,所述的着陆轮铰接叉的上部与所述的支腿之间安装有滑动轴承,在所述的着陆轮铰接叉内安装有内锥面阻尼器,所述的支腿的下部设有锥形轴,所述的锥形轴插接在所述内锥面阻尼器内。
所述的内锥面阻尼器为橡胶阻尼器,所述的橡胶阻尼器设有内锥面钢套和外钢套。
所述的橡胶阻尼器的外钢套与所述的着陆轮铰接叉固联。
所述的橡胶阻尼器的外钢套通过螺钉与所述的着陆轮铰接叉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着陆轮防摆振机构,橡胶阻尼器的内锥面钢套与支腿的锥形轴的外锥面紧密贴合,橡胶阻尼器的外钢套与着陆轮铰接叉固联,当轮胎偏摆时,轮胎与着陆轮铰接叉以及橡胶阻尼器的外钢套一起绕锥形轴的轴线转动,而由于橡胶圈的弹性阻尼作用,阻止轮胎的偏摆,从而起到减少摆振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着陆时前轮遭遇跑道路面小障碍物时不会出现摆振现象的着陆轮防摆振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着陆轮的组成图;
图2是沿图1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事例对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和图2,轮胎3通过轮轴安装在着陆轮铰接叉2上,着陆轮铰接叉2的上部与支腿1之间安装有滑动轴承13,橡胶阻尼器4安装在着陆轮铰接叉2内,胶阻尼器4的外钢套5通过螺钉14与着陆轮铰接叉2固联,橡胶阻尼器4设有内锥面钢套6,支腿1的下部设有锥形轴7,锥形轴7插入橡胶阻尼器4的内锥面钢套6内,衬套8顶紧内锥面钢套6的端面,锥形轴7的端部通过衬套8和螺母12安装在着陆轮铰接叉2上。
参见图1和图2,轮胎3通过轮轴安装在着陆轮铰接叉2上,着陆轮铰接叉2装在支腿1的锥形轴7的外部,两者间安装有滑动轴承13,使得两者间可相对转动;支腿1的锥形轴7插入橡胶阻尼器4的内锥面钢套6的内锥面,衬套8顶紧内锥面钢套6的端面,并用螺母12紧固,使得锥形轴7的外锥面与内锥面钢套6的内锥面贴紧;橡胶阻尼器4的外钢套5通过螺钉14或其它方式与着陆轮铰接叉2固联;当轮胎3偏摆时,轮胎3与着陆轮铰接叉2一起带动橡胶阻尼器4的外钢套5绕锥形轴7及橡胶阻尼器4的内锥面钢套6转动,而由于橡胶圈的弹性阻尼作用,阻止轮胎3的偏摆,从而起到减少摆振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10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伸缩式四旋翼飞行装置
- 下一篇:自动充气的水上救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