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杆浇铸口调节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51962.3 | 申请日: | 2010-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7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河;李学斌;赵文娟;李仪;杜天军;徐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洋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37/00 | 分类号: | B22D3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缪风举;张欣棠 |
地址: | 461700 河南省许昌市襄***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浇铸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调节器,广泛应用于铝杆生产中的对熔化铝液流量的控制。
背景技术
在铝杆生产中,需要将铝锭熔化成铝液,经过滤浇铸包、小浇包后进入连铸、连轧设备进行下道工序加工,制成铝杆。调节器是固定在过滤浇铸包、小浇铸之间、用于调节铝液流量的关键部分,调节好铝液流量涉及铝杆的产品质量。公知的调节器包括固定在过滤浇铸包侧面的支撑,固定在支撑上的操作杆、固定在操作杆一端连有控流柱的连杆,在操作杆的中部固定连有浮体的控制杆。这种已有的调节器在使用中存在的缺陷是:需要由操作工眼盯住控流柱的流量,手握操作杆的一端,不住的上下扳动操作杆控制由滤浇铸包流到小浇包的铝液,这不仅要求操作杆精神高度集中,身心疲劳,而且很难控制铝液均匀流量,因此不能保证轧出铝杆的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已有调节器在使用中存在的需要需要人工操作,有损于操作者身心健康,且不能控制铝液均匀流量,降低轧出铝杆质量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杆浇铸口调节器,利用这种铝杆浇铸口调节器看可达到自动控制铝液从过滤浇铸包到小浇包的流量,不仅保证轧出铝杆的质量,而且不需人工操作,有益于操作工的身心健康。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制一种铝杆浇铸口调节器,这种铝杆浇铸口调节器包括固定在过滤浇铸包侧面的支撑,固定在支撑上的操作杆、固定在操作杆一端连有控流柱的连杆,在操作杆的中部固定连有浮体的控制杆,其特征是在控制杆上设有透孔,在小浇包上固定有支杆,支杆的一端插入控制杆的透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维修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
附图、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浇铸包2、控流柱3、连杆4、操作杆5、支撑6、螺钉7、控制杆8、浮体9、支杆10、小浇包11、透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图中的1是过滤浇铸包,在过滤浇铸包1的侧面固定有支撑5,在支撑5的上端固定有操作杆4,操作杆4的一端固定有连杆3,连杆3的下端与控流柱2相连,在操作杆4的中部固定有控制杆7,控制杆7的下端固定有浮体8;本实用新型是在小浇包10的上固定有支杆9,在控制杆7上设有透孔11,支杆9的一端插入透孔11内。
生产中,铝液经过滤浇铸包1底部的孔流入小浇包后与浮体8相触,当铝液流量大时,将浮体8托起,使得置于过滤浇铸包1底部孔上的控流柱2下移,减小铝液流量;反之,控流柱2上移,加大铝液流量,从而达到了自动调节铝液、降低操作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的连杆质量目的;支杆9的一端插入透孔11内,控制浮体8左右摇摆,保证浮体8应用正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洋铜业有限公司,未经黄洋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19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